上了大学,尤其初上大学(也许大三大四高考已经远去抑或麻木了?),经常听到这么一个说法:我们智力的最高水平就在高三那无边无际的题海中了。回想高中,我们要精通十几门科目,研讨数百种题型,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仍要解开很多上述各种方法无法解开的非常规问题.....最难的是那没日没夜的埋头奋战。
然而,上学期考试周前的复习却让我认为所谓智力高三巅峰论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会比当时更聪明,只是学习的办法更笨了。
我的大二上学期是废掉的,我一直将此归结为没有认真听课。然而还有一门课特殊,我的专业课---测量学。
复习测量学,想象中的轻松并没有出现,当看到往年的考试题和知识点还是一窍不通。所以意识到考前的不扎实并不完全由于听课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日常复习和预习。
大学老师授课并不会逐字逐句的讲,知识点甚至是考试必考也不一定会提到,很多都需要自己课下自我看书。老师会假定你已经预习过了然后开始讲课。
同时,上完课后才知道需要学什么、哪些是重要的,再仔细看下课本相关内容,这才算初步学会了。
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真的十分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期末考前复习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就开始了。
把一学期的功夫在考前一周学,我不累才怪!
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这个模式我们耳熟能详,然后大学前这些功夫都是老师简简单单的替我们安排了,我们只需要跟着老师的节奏、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完成这重要的三步。(课前发学案预习、课上老师逐字逐句讲、课下必然相应的作业题巩固)到了大学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不是不努力,而且我们确实偏离了从前已经养成的最佳学习习惯。
不是我们现在的学力不如从前了,智商不如从前了,努力不如从前了,是我们一意孤行的在用最无效的方法去学习还得意洋洋以为考前突击就能过多么多么潇洒。
真正轻松的大学,不是平时水水考前突击,而是把为了分数需要做的每一件事分配的日常去做。
注:此文章并不适用于无数比我要聪明的多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