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白帝

杜甫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鉴赏:这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其时杜甫寓居夔州,白帝城暴雨倾盆的景色让杜甫不由地联想到战乱后农村凋敝的景象。


前四句写白帝城大雷雨的情景。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摹绘云雨翻腾的奇景:云气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城下就暴雨倾盆了。上句写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从城门中翻涌而出,极言山城之高峻;下句写“城下”大雨倾盆,整座城仿佛立于云雨的上头,又一次凸显了城之高。“雷霆斗”三字,可谓声态并作,传达出雨势的急骤;“日月昏”三字,则见出云之浓、雨之大、木之古、藤之苍。这两句将雨景写得苍茫雄浑,又隐晦点出当时社会处于天昏地暗之中,自然与社会并写,总上启下。


后四句写当地村庄凋敝的景象,“戎马”句点出“千家今有百家存”,说明战争后十室九空,田园荒芜,马不用拉车耕地,故“逸”。眼前这种荒芜之景已经让人触目惊心,而夫死子亡的寡妇还被官府横征暴敛、搜刮尽净,或许她的亲人正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连这样的孤弱女子也不肯放过,一意搜刮殆尽,对于其他人,更是可想而知,所以秋原上飘荡着阵阵恸哭声。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本该满怀喜悦,可是却只有哭声萦绕在诗人耳边,百姓的处境之艰难,不难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到底是哪个村庄有人在哭,其实就是说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哭声,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悲剧气氛。如此时世,非但寡妇哀哀,诗人亦哀叹无尽。这首诗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有力地控诉和鞭挞了黑暗的现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