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刚写完2018的计划,现在又要写总结。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也会洗脸时从我指缝间溜走,也会在聒噪中被鼓膜屏蔽掉……但觉得并没虚度。
一如既往地读书!
读书的目的,原本是打发时间,多年的习惯了,但一路走来,也是年年读书又年年不同。最近几年,读书开始杂了。以前读,读自己最舒服的,比如散文、游记类等,借的多买的少。自己的书,拿笔边写边看,方便,后来买的也多起来,又遇上一帮喜欢读书的年轻人,借阅也方便,图书馆的那两张卡,成了闲置物品。
有一帮人读书好处太多了。阅读涉猎的知识不拘一格,而且有时一看就喜欢,自己买来,所以入手的书目,含金量高了!另外有了谈资,平时交流书中内容,再联系生活,大家有时共鸣,有时关注点儿不一样,但都能理解!
不过最近没再看专门教育教学类,虽然不在相关管理岗位,此类书还是应该看看。以前要去观评课,就不断学习,深知自己根基浅,怕跟不上时代步伐,怕点评不到位,误了他人时光……虽然我也认为“爱”是教学的基础,但理念和技术也重要。
2019:继续逼自己看点儿文史和地理方面的书,看一本教育教学的书,看书速度可以慢下来,重视输出(读后感、笔记、分享)。
心理上的成长!
读书让人成长,但心理这方面好像冲击不大,我是个被大刺激才会大思考的人。今年关于心理上的成长,除了阅读,还遇上了一位“专家”,加上引号,是想强调,好像机缘使然,成为了我的引领者!也许用专业的眼光看,此时的我,应该还在门内门外徘徊,但我自己认为会是“蝶变”,那只蛹在积聚能量,羽化只是时间问题!而我知道我已站在了属于自己的跑道,以后跑的成绩如何,看我的努力!
今年思考最多的是心理上的问题。再拿一件事来分析:单位年终组织汇总阅读数量及类别。平常一件事,我抵触了!平时有人跟巡捕一样,早上查,中午查,晚上查。检查无可厚非,有问题才有成长的机会,但检查完扣完,完了(无引领无指导)!有的同事真像热锅上的蚂蚁,还能看书?但我依然填写,发现了周围我们几个的共性:数目远小于实际看书数目。这件事是昨天元旦联欢偶然发现的——全校教师一共看书500多本,看的最多的一年看了40多本。我想知道谁看了40多夲,又想让专家分析我们仨为啥有这少报的共性?怕被表扬?
2019:继续接触和学习心理方面的内容,成为自己。春暖花开,带母亲出游,察觉母女关系并改善!
关于旅游!
此时,我正在出行的路上。
2018,我为自己订了个“独自出行”的计划,貌似已经实现,但是当时的我,真实想法是自己策划,自己出行,真正自由行!不过还有机会!骨子里我是个依赖性很强的人,独自出行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独自出行还有个好处,更有机会去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行业,看他们的生活,当然还有他们的努力。
旅游,当然是看风景,这风景也包括了他人和自己。阅读有啥用?阅读让每一次旅游不虚此行,因为阅读,行程也丰富。比如在香港,看到虹桥机场,想起龙应台的妈妈,开始犯糊涂的老人家,在这里说想回家,哪个家?是香港的家?还是坐飞机抵达的家?同样在窄窄巷道中,看到一辆手推车,也能想起她描写妈妈推车过道的场景……怎么算好的文字?站在真实中,依然像在书中。还有西湖,去过三次了,每次去感悟不一样,随着自己知识的积累,看到的越来越多,最近一次去,回来还专门仔细阅读了《湖心亭看雪》。再有人说:西湖,一个人工湖而已,不如咱白浪河呢!我是断然不会附和的!
旅游,看山是不是山,取决于内在!
2019:继续出行!在校努力工作,在家好好生活,用旅游奖励自己!感恩工作,感谢工资,能支持我完成愿望!
凡是自己可掌控的东西(事情),努力做到最好,不可控的人(事),放其自由!2019,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