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给我的启示:勇于承担责任是最重要的自我成长的力量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许多人搞不清自己的责任,习惯于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类人的特点是总认为“我很好,我不需要改变”。比如一个人做了一件失败的事,总结失败原因的时候必定会认为那是别人的错,是别人导致他的失败,总之是时机不对,地点不对,他人不对,所有事物都不对,唯独是他自己做对了。

  我们学哲学的时候知道,内因是驱动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外因只是次要动力。一味的责怪外因,必将丧失自我成长的力量。

  人有了承担责任的勇气,才能有面对困难乘风破浪的资本。

  那一年我考了一个单位,笔试过后需要分数过线的考生到办公室签字,准备面试程序。当时我遇到了一个女孩子和我一起到办公室签名,她说她去年就考了,面试过后总分差了0.1分。所以她认为,是面试考官的不公平导致她最后差0.1分落榜。听了她的故事我抹额。我好想问问她,九个面试考官各自评分,去掉最高最低分取平均分,到底是怎么控制别人稳超她0.1分的。

    那年我考上了,一个高中同学在第二年考试的时候咨询了我考试方法。我们很熟,所以当知道他一直很想报考,我便很热心且苦口婆心地告诉他我的方法,说得很详细生怕他考不上。他很积极地去买了复习资料。只是可惜,经过心里的一番纠结,那位同学最后没有报名。我问他为何,他的回答是:我觉得最后还是得看后台,我都没有后台,怎么可能考上。我又抹额,心说,我考上了,但是我没有后台啊。

  以上两位都将责任痛快的推到别人身上,主要是推到制度的不完善上。第一位考友,将考不上的原因归为别人找了面试考官帮忙,她没有路子;第二个高中同学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就已经预见了结果。我想就算他参加了考试,这个结果也是必定的,因为他就是这么暗示自己的。这是一个自证预言吧。他也很痛快的把他肯定考不上的责任推给了他认为的不完备的制度。难道真正的原因不该是前者笔试分数不够高,面试分数也不够高,后者考都没有考吗?

    刘易斯说得对,连责任都不敢承担,果然是懦夫。

  一个人有了承担责任的勇气,那就有了成熟应对失败的完整人格;一个政府敢于承担责任,那一定是有成熟优良的制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她的政府是开放性的士人政府,她打破了士农工商的阶级固化,连最底层的人士都可以考科举,处理两国关系她从来没有用过和亲政策,她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她还是一个可以问责的政府。南宋朱熹说:“君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参之结合,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然后扬于王庭,明出命令,而公行之。是以朝廷尊严,命令祥审,虽有不当,天下亦皆晓然,知其缪之出于某人,而人主不至独任其责。”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君主不能负责任,所以每一道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命令都必须通过于大臣合议,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宰相副署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公布天下。这样做即使发现诏令有误,便由执政大臣负责。

  因为“君主不能为恶也”,所以当诏令有错时,辅助的宰相等大臣就要负责,表示这政府负责了。这就是一个可以被问责的政府,能被指出错误的政府,又何愁不能服天下。

  学生时代,自己和很多人一样,常常觉得自己考试做错题是因为“粗心”的原因,我们都认为“粗心”不是“不会”,可以被原谅。我们通常认为,不会做题是错误,但粗心不是,于是我们便一直粗心,每次考试都粗心,然后再次忽视粗心,从未曾想过悔改。然而,粗心才是最不应该犯的错,是一个我们应该重视和应该负起的责任。连会做的题都做错,难道不应该负责吗?

  为自己的失败负责,为错误承担责任,有些人会认为很没面子。其实这么做并不会很丢脸,相反,总认为自己没有错,认为自己永远不需要反省改正的人才是懦弱的人,没有勇气的人,也丧失了成长的机会,比丢脸失去更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