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不开文字,无论是认知世界,还是表达自己,都需要文字作为辅助。重要的东西其实也会有恐怖的一面。文字会移植你的大脑,控制你的思想,操纵人的心理,影响行为的准则。所以生活中,要小心文字陷阱。
要想一个人开口讲话,首先要知道怎么赞美他。所以遇到这些口若悬河的人,用好听的文字赞美你的时候,得提高警惕。要小心那些认可你,非你不可,你很重要之类的文字,这些人一般都是有求于你,所以直接对些人说:有屁快放。无须来回谦让,浪费时间。其实本人就非常讨厌那种毫无逻辑,没有根据的赞美,完全就是瞎掰瞎扯。
小心那些需要让你立下承诺的文字。这类人往往就是利用人类的亏欠心理:自己立下的承诺,却没有兑现,难免有惭愧之态。当然,无赖除外。所不得不感慨,虽然无赖让人讨厌,但活的自在啊。
小心那些投其所好,让你觉得有利可图的文字。没准,这里埋了一个坑,下面全是雷,让你充分体验什么叫“爆炸的艺术”。一旦接受了这些好处,内心就产生了亏欠感,感觉要付给对方什么。结果,越陷越深,跌落深渊。所以遇到那些让你有利可图的文字,一定要高风亮节,老子不要你的好处,帮你到这里已经是仁慈义尽了。
现在社会,聊天最怕就是这两个字:“在吗”。我宁愿365天被女神“呵呵”,也不愿意看到“在吗”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实在是太恐怖了。一般聊天第一句是这两个字的话,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99%都会要求你做一件勉为其难,却不好拒绝的事情。有时候,真的要学会残忍,当然是不遗失道德的残忍。我真的是越来越喜欢无赖了。
文字的恐怖在社会舆论中体现更为明显。面对一则新闻,楚汉两界,唇枪舌剑,兴起一波口水大战。留意到评论的话,内心活动很好玩:看到正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评论,感觉正方正确。看到反方平铺叙来,有理有据,又莫名奇妙感觉反方也有道理啊。所以我们应该站在那一边呢?只要不伤天害理损人,哪怕你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两边都可以站。原来当一个无赖的感觉是这么爽的。
当然,社会舆论能不参加就没必要参加,只要关注事件本身就好,可以有你自己的观念,但杂事就没必要参和一脚,加入水军大团。那些用文字发出战争的人没准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博取关注度。毕竟互联网时代,人气才是资本。这里不得不思考,我们所谓的民意,到底含有多少理智?
文字这种东西啊,可以将同一件事,同一种心情,包装的积极,亦可以编造的消极。可以把一个观点说的直白露骨,也可以委婉柔情。也许表达方式不一样,实际流露的意思就是那么一回事。
例如,竞争与淘汰。无非就是表达这个意思:你很普通,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你很弱小,如果还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已经没有被利用的价值,没人带你玩,迟早成为弃子。用温和的语言包装一下,按照文艺小清新的说法:选择停留,等待遗忘。当你在舒适休息的时候,别人也许还在奔跑。所以好听的话语,只是为了照顾弱小的心脏。
再说说爱情观。在社会混了,爱情本质上就可以直接套用生存法则的理论了。在社会里,爱情也是一种生存游戏,能力者获取有利条件,能力者物以类聚,利益互用。两者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两者能力有距离偏差,最终沦为附属者。附属者一旦失去依附者,就会失去方向。失去方向,能力低下,游戏出局。能力者,即使在一场爱情中收支不平衡,也能够承担下一场爱情以及上一场带来的时间耗损成本。
假若感觉上述话过于赤裸裸,那再用温和的语言包装一下:谁也无法保证在一场爱情中能收成正果,更无法保证进入婚姻的坟墓后能够死而无憾,但唯一能够掌控的就是让自己优秀。
较为温婉地描绘一段感情可能是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不是谁为了取悦谁,而是保持最为自然的自己,呈现自己喜欢的自己。不要为了谁而刻意的改变,而为了向往的自己而努力。我们都不需要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式。两个人的相遇只是走进了对方的生活,在彼此的世界里感受对方前进的努力和追求的喜悦。
其实,简单粗暴的说法:两个人在一起,那是因为彼此有利用的价值。没有利用价值了,送你一首《分手快乐》。
当然,上述观点纯属逗着玩,不必较真。所以,有时候,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搬弄文字的人,因为这些人为了阐述某些观点,随便忽悠而已,没准就是为了凑点字数。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别让文字把自己带偏了。
不知道从哪里听来一句话:学会讲一个故事,相当于拥有了一群人。所以文字,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非常恐怖。掌握文字,懂一些心理学,也许就能成为操作人心理的高手了。
在互联网时代,别小看讲故事的能力,别小看一个一个文字累积起来的强大力量。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需要文字来记录灵感,用文字记录和总结自己走过的路程,不要小看文字上的功夫,也要小心文字上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