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天—乌合之众

        清晨六点二十分,陈念被手机震动惊醒。是读书会群发的消息:"今晚七点,《乌合之众》读书分享,期待您的精彩发言。"她盯着屏幕看了会儿,想起上周那份难得的轻松感,手指不自觉地点了"参加"。

        地铁里比往常拥挤。陈念被挤在角落,闻着周围人身上的雨伞湿气和早餐味道。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周霞的消息:"王总下午回来,记得把报表准备好。"她叹了口气,把手机塞回口袋。

        下班时突然下起雨。陈念站在公司门口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撑开伞往地铁站走。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就像她此刻的心情。

        读书会地点换到了更大的场地。陈念到时已经坐满了人,只好在最后一排找了个位置。主持人是个穿中式棉麻衫的中年男人,正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介绍着今晚的主题。

        第一个发言的是个戴金丝眼镜的年轻人。他扶了扶眼镜,开始背诵大段理论术语,时不时夹杂几个英文单词。周围人频频点头,有人甚至拿出本子记录。

        "说得太好了!"一个穿波西米亚长裙的女孩激动地鼓掌,"您对群体心理的解读真是太深刻了!"

        陈念低头翻着书。她注意到书页边缘自己上次做的笔记还在,但此刻看来却显得陌生又遥远。

        轮到第二个发言者时,情况也差不多。这是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他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指点着桌面,像是在给学生上课。每说完一段,就会有人附和"精辟""受益匪浅"。

        陈念看着窗外。雨越下越大,玻璃窗上爬满水痕,倒映着室内过于明亮的灯光和一张张热情过度的脸。她突然想起上次那个安静的角落,想起林默送的速写,想起那种真实的交流感。

        "下面请陈念女士分享!"主持人的声音突然响起。

        陈念愣了一下,站起身时差点碰倒椅子。她翻开书,看着自己准备的笔记,却突然一个字都说不出来。那些精心准备的观点,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我..."她清了清嗓子,"我觉得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群体现象..."

        台下有人开始看手机,有人交头接耳。陈念越说越没底气,声音渐渐低下去。最后她匆匆结束发言,坐回座位时长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环节更让人窒息。大家开始互相吹捧,用词一个比一个夸张。有人说刚才的发言"直击灵魂",有人说听到了"真理的回响"。陈念看着这场大型互夸现场,突然觉得很可笑。

        茶歇时,没人来找她聊天。她独自站在点心桌旁,拿了块曲奇饼干咬了一口,太甜了。上次那个送她速写的女孩林默今天没来,听说去外地写生了。

        回去的地铁上,陈念看着车窗里自己的倒影。雨水在玻璃外划出凌乱的痕迹,就像她此刻的心情。手机亮了一下,是读书会群里有人在发今晚的合影照片。照片里大家都笑得很好看,但陈念却找不到自己当时在场的证据。

        到家已经十点多。陈念放下被雨淋湿的伞,发现早上忘浇水的绿萝又蔫了。她一边浇水一边想,或许有些体验就像这盆植物,强求不来。

        睡前她翻开《乌合之众》,发现书里夹着张纸条。是上次林默速写时悄悄塞给她的,上面写着:"保持真实。"字迹很轻,像是怕被谁看见。

        815天,就这样过去了。窗外的雨还在下,滴滴答答敲打着空调外机。陈念关掉台灯,在黑暗中轻轻叹了口气。有些期待,果然还是留在想象中比较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