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碎片化时间”这个概念,如何利用好我们的“碎片化时间”也成了时常被讨论的话题。
可是,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
是我们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还是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了呢?
值得注意的是,“碎片化时间”和“时间被碎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我们面对的,本身就是零碎的时间,比如吃完午饭准备午休之前,中间的那段时间可以被称为“碎片化时间”;而后者是我们人为地把本来完整的时间切割了,比如本该在某个时间段内写出一个方案来,但是却无数次停下来看手机,此时便是“时间被碎片化”了。
我们根据任务的不同,要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比如,在等电梯的间歇,回复一个工作上的信息,因为它不需要费什么大功夫就能完成,这时候就可以在碎片化时间中处理。
但是如果你本来计划用上午三个小时整理一份报告,就不能一会儿看看朋友圈,一会儿刷刷视频,这会非常影响你工作的效率,这时最好把手机放到一边,一门心思将手头的事先完成。
明白了这两件事的区别,就需要我们在利用时间时,一定要对可利用的碎片化时间有个清晰地界定,这样才不会打着“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旗号,做着“时间碎片化”的事情。
我在写读书分享稿的时候有很切身的体会,这个任务在上周就给到我了,但是我拖拖拉拉了好几天,这几天每天都有在做,但每次都进展龟速,因为我时常被手机弹出的信息吸引,或者手不自觉地主动摸上去。
其实这是个两三小时就能完成的任务,只要拿出一个整块的时间就能搞定。于是我在截稿的当天,痛定思痛,把手机扔到一边,只干这一件事。
结果我只用了两个小时,把稿子整理了出来,还制作了相应的文字版ppt,做完的那一刻感觉心里真舒坦,终于完成了拖拉了几天的待办任务。
所以,留一块完整的时间给需要集中投入精力的任务,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做好这一步的基础上,如果我们也能利用好碎片化时间,那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