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阳城创卫进行时

阳城,凤凰之城,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风光秀美。

这里有以皇城相府为代表的民居古堡,有以南部山区蟒河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有以商汤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

阳城之神,神在这里有传说中的古昆仑——析城山, 被誉为汉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名人辈出,南宋大画家萧照、明朝第一清官杨继宗、康熙大帝的老师陈廷敬等各领风骚数百年;阳城之奇,奇在占全国明清古堡的1/3,古堡群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资源品位上,足可以与欧洲中世纪的古堡相媲美;阳城之美,美在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宜居宜游。

正是这样一座小城,她的舒适安宁令无数游子有家的温馨,她清新优雅的环境,让无数人迷恋沉醉;她淳朴的民风、好客热情更让四方来宾赞不绝口。

然而,阳城在发展经济,城市扩容的同时,脏乱差,行人车辆争道、闯红灯,以路为市、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也频频出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发出巨响……用牺牲环境换来的GDP,漫天尘霾笼罩下的小康生活,又有什么质量可言?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我县‘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着力优化县城人居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困惑、迷茫中,这段写在《阳城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中的话让人眼前一亮。

高位推动,唱响创卫主旋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县委书记窦三马指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群众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关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乎人民群众福祉。”阳城发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时代强音。

2018年3月29日,在全县召开的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动员大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史小林掷地有声: “以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精神和勇气,以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气魄和胆略,以迎难而上、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扎扎实实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

2018年4月16日,县政府颁布了《阳城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标志着阳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行动的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是一项覆盖面广、关联度高、涉及内容多的系统工程,既有硬件上的要求,也有居民素质、行为习惯等软件上的要求,牵涉到的工作更是方方面面、千头万绪。阳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范围涉及县区,东、南、西关,鸣凤、水村等多个城中村,人口多达数十万人。为了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总指挥”,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为副总指挥,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卫办、督导检查、宣传、交通秩序整治四个工作协调组,并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创卫力量,确保各项安排部署落实到位。

宏图绘就,号角吹响!一场以“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病媒生物防制、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社区卫生、乡镇辖村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总体战在阳城正式打响。

脚步坚实的2018年——

3月29日,全县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动员大会。4月9号,县爱卫办在府前广场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暨2018年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4月16日,县政府颁布了《阳城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 成立创卫工作领导小组。5月17日,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推进会议召开,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继军,副县长郭向阳出席会议。11月2日,县长史小林先后来到滨河小区、东关村、神农市场和县政务中心,详细了解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开展情况。

脚印深深的2019年——

2月至6月,开展专项工作近10次。

2月15日,我县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第五次推进会议。3月7日,县长史小林先后来到凤城镇下芹村、府南小区、坪头村、西池街等地,实地查看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召开座谈会。3月12日,县城“双违”整治推进会议召开,副县长王东平出席会议……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 阳城的城市功能显著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卫生状况有了质的飞跃。用我们小区王大爷的话说,“现在的阳城漂亮了,道路不在瞎堵了,街上不在圪挤了,墙面没有廯斑了。”这样的变化,真真切切,让人感到舒心。

加大投入,依法整治换新颜

整洁的街道,崭新的墙体,绿色的游园,惬意的市民,走在阳城街头,仿佛置身于江南小城。

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先决条件,为改善城乡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县政府加大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力度。在县城范围内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各项利民、惠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

投资350万元,对阳高泉路段是阳城北环路,陵沁线、阳济路和晋阳高速的交叉口交通拥堵路段进行拓宽改造。政府对4公里的河道花岗岩栏杆进行更换。筹集专项资金,建立环城、滨河西路、原交通局、经信局等免费停车场。在县城的公园、广场、主要路段等地新建、改造了一批公厕,相继建成并免费向居民开放……

在县城的主要街道、路段,我们都会看到,一辆辆崭新靓丽、先进的环卫机械设备往来于大街小巷,城市道路在经过冲、刷、吸、扫等综合工艺后,变得更加干净。

2019年, 阳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四馆一院”、客运中心、城中村改造、县城排水管道雨污分流改造和县城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建设进度,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菜市场、放心早餐、夜市摊点等便民服务场所……

在这些项目为创卫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同时,城管、卫生、公安等部门加强了执法管理,开展烧烤摊点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县城环境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开展卫生专项督查整治,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专项行动。

张晋老人是省城一家医院的退休医生,他说:“阳城变化太大了了,街道没有扬尘了,公共厕所不臭了,取暖不烧煤球了,东河桥下有水了,幸福指数提高了!”一个好了歌,反映的是普通人民群众对创卫成果的认可。

全民参与,凝心聚力争朝夕 

清甜可口的蜂蜜,仅靠一只蜜蜂是酿不出来的,需要千万只蜜蜂的共同努力。

当阳城创卫吹响冲锋号角之际,全县上下众志成城,牢记身负的使命与责任,共同守护着创卫的每一分“责任田”。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起早摸黑,工作在县城大街小巷,不放过每一处管控细节,不落下每一个卫生死角,他们就是环卫工人。

6月9日下午3时,当许多人在享受空调清凉的时候,在建设路实验小学路段,一位环卫女工的正在沿途保洁,遮阳帽之下满额头的汗水,身上的工作服也已经湿了,她没有理会这些,依然挥舞着手中的扫帚,将一片片落叶扫在一起,一弯腰,一起身,动作轻快而麻利,她的背影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

趁着她休息的片刻,我走上去和她聊了起来。

“大姐,你每天什么时候上班?

“凌晨4点多吧。”

“为什么这么早?”

“因为在早晨上班的人还没出门、来往车辆又比较少的时候,就必须完成晨扫工作。早上7点半还得对负责的路段进行巡视保洁。”

“大姐,我刚才看你走路好像有点跛,怎么回事?”

“前几天这只脚崴了一下。”

她告诉我,她叫宋玉花,50多岁,是一名普普通通环卫女工,主要负责建设南路阳城实验小学路段的道路清扫和保洁工作。与她的闲谈,她说的一席话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这份工作的确累,也脏,但总得有人干。咱挣这一份钱尽量做好,起码对得起这份钱……”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心存善良,一个环卫人本质工作中坚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更多的具体工作落在了部门,落在了社区,落在了最基层的工作人员身上。

走在阳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创卫场景。有人问,创卫苦不苦、累不累?作为阳城创卫主战场的水村村,村书记王星明说:“创卫就是用口水、汗水、泪水换来居民的掌声、笑声。”

正是因为依靠群众,才变“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人人发愁”的窘境,为“垃圾有人收、污水地下流、人人点赞”的新面貌。这些创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所以正在一个个被攻“坚”克“难”,就是得益于我们有了主人翁的姿态,人人参与,积极投入。

生态治理,描绘阳城新画卷

园林绿化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阳城大力实施了“绿色发展提速行动”和“田园城市提质行动”。先后对县域范围内的25公里河道进行了美化亮化治理,修建了总面积达8000多亩的六大森林公园、环县城绿道、小游园、观光果园、生态农场,30公里生态景观廊道,18处田园小镇和20处观景点。实施“三禁两控一示范”精细化管理。划定了10.35平方公里的禁煤区;划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严控县城建成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树叶、垃圾、露天烧烤等行为;划定大气污染防治绿色示范区,对柴油货运车辆运行路线实行了优化管理,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煤炭陶瓷重点行业错峰生产、错峰运输,推进环保网格化管理,使环城、环乡、环村整体绿化水平全面提升。

天蓝水碧,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阳城人越来越欣喜地看到自己身边冒出的绿意,也更加习惯于在清晨午后走入身边的绿地健身、休闲,小区成为“绿点”、道路化成“绿线”、公园铺满“绿面”,步入阳城,满眼翡翠,漫步在阳城的大街小巷,我们尽享城市的绿色。

后 记

如今的阳城一天天在蝶变,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路更宽、城更靓,高楼鳞次,路宽灯亮,远山如黛。

一条条绿色步道,一座座绿色公园,一块块绿色地标。每一个阳城人都在享受着创卫带来的实惠,见证和感知着这座城市发生的每一点变化。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促使大美阳城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显著改善,生态与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管理与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居民健康卫生水平明显提高。

功在千秋的创卫工程,将给阳城四十万人带来“大美阳城如画廊,引得百凤齐和鸣”的福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