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4日,今天立春。
春天真的来了。
这几天,凌晨四五点总要早醒,清醒得异常敏锐,本就寂静的城市在寂静的夜里如一张平整的纸,一点皱折与起伏都没有,而我像平静的湖水中偶然掉落的一片叶,旋儿也不打一个的轻飘与落寞。也许是生物钟提醒我,是不是该上班了?
好久开学呢?大家都在等候通知。小朋友在等,家长在等,老师在等,教育局也在等。
孩子们给我发微信说想我了,想和小伙伴做游戏了,家长们说巴不得快开学,孩子们在家磨皮遭痒得不行啊。孩子们顽皮起来一个个猴似的上蹿下跳,令我担惊受怕,可是他们的可爱,他们的纯真,又把我的心浸得糯米一样粘软浓稠。说实话,我也想孩子们了!
可是,疫情依然严重,感染人数持续上升,令人揪心。在我们这个相对平静的地区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让病毒有可趁之机。我们唯有相信政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窝家,隔离。
小区超市里的大爷说,活这么多年,第一次过这么“窝囊”的年,也希望不再有第二次。同时,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年,相信给我们许多人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感悟,都会默默地影响着我们今后的生活。
往年娘家婆家走亲戚拜年,到大年十五也走不完,有时上午这家下午那家,凑起见个面吃个饭,毕竟一年到头也难得一见。饭后哥姐们牌桌上砌长城娱乐,我便四下里走走逛逛,在闹腾中寻宁静处。
而今年因疫情原因,停了一切聚会,亲友间不再往来。大家各自宅家,用电话表达着关心与问候。
买的房子虽装修好但家俱不齐,女儿买了些必用家什便住了进去,感觉这段时间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饭的时间,比过去的一年都多,甚至比女儿上大学后这三年的时间还多。以前,女儿要么假期利用专长在重庆勤工俭学,在家时难得几天又总呆不住,同学们又难得见面,趁假期总是约起逛街寻小吃玩耍,而我们在苏稽忙着生意也没与她住一起。如今,一家人整天在一起,不时的,女儿还下厨做年轻人喜欢吃的“花甲”“龙虾”等,味道好坏已不重要,渐渐老去的我已被时间偷偷换了角色,而我却是甘愿和欣喜。
好久没有这样一起吃过饭了?放下手机,叙着家常,如此简单的家常菜竟潮湿了我的心,我渴望着的亲情竟在这种特殊的时刻对接。
禁足的这十来天里,多年养成的习惯使我依然早睡早起,生活安排的依然有规律。不能外出跑步,我就在家跳操,地毯上练瑜伽。看一直没时间看的电影,翻一本看了还想看的书,完整地听自己喜欢的老歌,有时候也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小区无人的庭院想着自己苔藓般的心事。奔跑笑闹起来我像个疯子,而一旦安静下来我则像个傻子。我依然喜欢像学生时代一样一笔一划地写字,虽然字写得不好看,但我喜欢闻墨水的清香,喜欢听笔尖在纸上沙沙的声音,再浮躁的生活再焦灼的内心也在与它的低语中慢下来,慢下来,慢到我只听见自己的心语。
在网络社会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依然像个傻子般坚持着看纸质书,一页一页触摸的快感,一遍又一遍咀嚼的回味,总是令我幸福而满足。眼看疼了,闭上眼睛听书也是快乐的,如正餐之外的零食。
十来天里,只下了4次楼。两次是坐电梯下楼倒垃圾,而另两次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外出吧。
一次是初四下午,天下着小雨,本就冷清的街上几无车辆,整个城市像睡在午夜里一般,想起看的灾难片的情景,我伫立在往常堵得让人上火的蟠龙路口,几乎流下泪来。酒店的霓虹灯依然闪烁,电杆上悬挂的灯笼让我看到了年的影子,但是我闻不到年的味。我居然希望看到乱闯红灯的行人,不会责怪他们没素质;我居然希望听到惊叫唤的喇叭声,不再吼他们急等着投胎的风快;我居然希望看一场扯皮打架的热闹,不会急急闪躲在一旁……我疯了么?是的,再呆下去我真要疯了!
那次出去像耗尽了我的所有力气,而昨天的天蓝云白又让我复活了些许。我想念城市的美丽,想念阳光的触摸,想念人声鼎沸,想念车来车往,可是,来到曾经熙攘的高铁站口,虽公交正常发车,但车上零星几人,戴口罩开车的司机寂寥默然。进出站口有穿防护衣戴口罩的人举着温度计测量,竟令我有着一种亲人般的温暖,有一种想哭的委屈。多少人在背后默默无闻的奉献着,才会有这看似平常之极的生活呀,况且还是如此的不平常中。而我们那每天牢骚满腹的平淡生活,正是此刻盼而不得的幸福!当我们每天都拥有想走就走的自由时,我们又何曾去了哪里?
2020年,教会我们珍惜身边的人,教会我们热爱生活,也许生活并不美好,但我们要尽力去过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