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好景不长英宗朝
第三节 再亲政
公元1064年三月,赵曙龙体基本康复,吕诲上言道:“陛下孝养太后之礼,臣不得而知,安亲(使父母安宁)之道,实未到位!为何?祖宗基业,本是费尽心力,国家大事,陛下并无裁处;献纳忠言,尽决于垂帘之下,而陛下自处安逸,置太后忧思烦劳,可称为'孝'吗?”
吕诲明着说赵曙没有尽孝,让曹太后垂帘,以致劳累,实际暗指赵曙应该亲政,不能让曹太后再垂帘听政了。
同时,吕诲还上疏曹太后规劝道:“皇帝躬亲治事勤勉有加,裁处得当。臣请太后改为或五天、或七天到东殿垂帘听政一次!”曹太后虽然没有立即答应,但为以后韩琦劝她撤帘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五月,赵曙圣体完全康复。韩琦也早想让曹太后撤东殿的垂帘。一天,韩琦在中书省取十多件事先向赵曙秉奏,赵曙裁决如流,事事允当。韩琦接着到东殿再向曹太后覆奏赵曙刚才裁决的十来件事,曹太后听了,也连连赞赏赵曙处理得当。
韩琦乘机对曹太后道:“陛下英明果断,处事得体,臣可以放心了,臣请求辞去宰相职位,让陛下亲自处置政事!”韩琦狡猾狡猾的!典型的以退为进。
曹太后一听,立即上套了,接口道:“相公怎么能退啊?老身应该居深宫,却每日在这里,甚是不得已!”
韩琦道:“前代皇后,贤明如马、邓(东汉明帝马皇后、和帝邓皇后),也难免贪恋权势,太后如果现在复辟,实在是马、邓也比不上,不知道太后什么时候撤帘?”
曹太后听后,马上起身,韩琦听到帘后动静,立即大声命内侍将帘撤去,帘刚放下来,曹太后才走到内室的屏风旁边。
曹太后顺利撤帘,还政英宗,一来说明曹太后确实不贪恋权势,二来朝中有韩琦这个定海神针,不仅有策略、讲究方式方法,而且忠贞为国,敢于直言!不愧为国之柱石!
八月,知谏院司马光上疏论内侍都知任守忠离间之罪,认为他是国家大奸贼,请皇帝下诏将他处斩。吕诲也上疏赞同。赵曙早看任守忠不顺眼,当然乐于采纳,可一时不知道怎样处置才好,真的杀了他?似乎还没有这个先例,犹豫之间。宰辅大臣体谅圣意,先动手了!
宰相韩琦填了一道空头敕令,让参知政事签字,欧阳修毫不犹豫地签了自己的大名,另外一位参知政事赵概有些为难,犹犹豫豫不愿下笔,欧阳修催促道:“快签罢,韩公必有说法!”欧阳修真是韩琦的铁杆支持者,以后还要说到!
赵概签完字后,韩琦拿着敕令,端坐中书省政事堂,召任守忠立于案下,威严地道:“你罪当诛,陛下仁慈,饶你不死!贬你为保信军节度副使,蕲州(湖北蕲春)安置。”
韩琦说完,取出两位参知政事签名的空头敕令,当场填写,为防止生变,当即安排人送任守忠出京。
不久,任守忠的党徒史昭锡等都被赶出京城,贬到南方,朝廷内外,人心大快!
1065年二月,三司使、给事中蔡襄贬知杭州。蔡襄为什么无辜遭贬?大有说法。
曹太后垂帘听政时,曾和辅政大臣说过一件事,曹太后道:“先帝立皇子,宦官、宫人多次祸乱先帝心神,近臣中有名声的也曾劝告过,几乎败了当今皇帝的大事,只不过,先帝将他的奏章焚毁罢了!”
这个人劝仁宗另立继承人的是谁呢?有人传言就是三司使蔡襄。是不是蔡襄犯浑,我们不得而知,反正赵曙怀疑上他了。按照通常的情况,皇帝对大臣起了疑心,大臣不死也得脱层皮,好在蔡襄生在北宋。
赵曙为了解除心中疑团,几次问宰辅大臣,蔡襄为人怎样?韩琦等都回答是忠贞不渝的直臣。这个回答当然让赵曙不满意。
有天,蔡襄向赵曙请假,赵曙乘机找茬,对宰相道:“三司使掌管天下钱粮,事务繁多,可蔡襄十天内请假四五天,怎么还不换人?”
韩琦又帮蔡襄说情,赵曙不听。蔡襄见宰相好友韩琦为难,主动提出辞职。韩琦非要为蔡襄的莫须有讨个说法,却找皇帝对质。
赵曙道:“宫内是看不到文字,但是我在庆宁殿时就听说过了!”
韩琦争辩道:“事出暧昧,不明虚实,应该仔细审查。”
另外宰相曾公亮也劝道:“京师从来喜欢造谣,众人传来传去就以为是真的了.”
参知政事欧阳修进言道:“谣言不是无迹可寻的,只要认真查,总可以查证属实是谁的。”
赵曙道:“造谣者为什么不说别人,偏偏说他蔡襄呢?”赵曙显然没有这个耐心再去查证,否则,这个皇帝做得还有甚味道?因此,一句话顶得众大臣哑口无言!
蔡襄贬职,工部侍郎吕公弼被任命为三司使。
佐料:吕公弼是吕夷简的第二个儿子,由于吕夷简的原因,获赐进士出身。累官至直史馆、河北转运使,后至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枢密副使。
吕公弼在成都任知府时,政策宽松,世人以为他没有威断,有些看不起他。有次,一位军卒犯法该受杖责,军卒强悍,不接受,口里狂言:“我宁愿被剑斩杀,也不受杖责之辱!”
吕公弼大笑道:“杖责是国法,剑斩是你自己要求的!”说完命卫士先将他杖责,然后斩杀,军府股栗,肃然起敬!
吕公弼为群牧使(主管牧养国马之事)时,赵曙还在濮王府,有次被仁宗的赏赐一匹马,却是一匹劣马,赵曙当时派人找到吕公弼,要求换一匹,吕公弼不同意,赵曙因此记住了吕公弼,认为他能够坚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