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选绘本的时候,遇到很多“说教型”的绘本。这些绘本看似是“讲故事给孩子听”,内核多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给孩子们生活常识、礼仪、道德、人文和科学等方方面面。当然,并不说这样的“说教”全不好,有很多优秀的绘本,虽然带着教的色彩,也都很有趣,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但也有一类绘本,它们只字不提“孩子,你该怎么做”,也不绞尽脑汁变着花样地“教知识”,只是单纯地讲故事,有时候故事显得很平常、有时候天马行空、有时候看起来是平常的,但又有意想不到的结局。
故事是孩子喜欢的,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连大人们都会觉得故事里充满智慧,能给成人和孩子予成长之力量。这类绘本常常也被称赞成为童书世界里“大师级”的作品。
譬如,擅长搭建成人与孩子沟通桥梁的绘本大家约翰·伯宁罕的作品。
约翰·伯宁罕
约翰·伯宁罕于1936年生于英国萨里郡。12岁进入夏山学校就读,在校时大部分时间用来作画。1959年毕业于伦敦中央艺术学院。
1963年,他的第一本图画书《宝儿》出版,即获得英国最高图画书奖项凯特•格林纳威大奖。1970年,他以《和甘伯伯去游河》再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及其它无数奖项的肯定。这个故事,采用童话的形式。故事中的角色不完全是人,也有动物,使刚度过“人和动物不分”阶段的幼儿,感到分外亲切。
不仅教会小朋友学会“接纳”和“宽容”,还是一本很好的亲子游戏书。
虽然约翰•伯宁罕的作品目前只有二十多本,但几乎每本的销售量都超过百万,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
夏山学校
《和甘伯伯去游河》这本绘本,是糯米在两岁左右我们开始共读的。起初我觉得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了,故事里,无论是成人、孩子还是动物,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几乎和现实无异,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故事到底想说点什么?
当时还是小小孩的糯米和我,喜欢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绘本读起来阴阳顿挫的感觉(每次有新成员要求上船,甘伯伯总会不急不缓地以“好是好,但是......”作为应答),反复共读以后,我却渐渐感受到了另一种意味。
伯宁罕不偏不倚地站在成人和孩子的立场之间,鼓励大家“不计后果”地沉浸在“大混乱”的游戏中,他时而不苟言笑,时而幽默,他让人出乎意料、乐观、从未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不回避问题的解决。正如故事里想表达的,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无法逃避不断滋生的各种困惑与环境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与其小心翼翼地避让,不如带着豁达的心境投入其中,不带遗憾地尽情体验。
直到现在,纵使这本绘本已不再被我和孩子翻起,我们依旧记得那个温暖的、让我们开怀大笑的结局:所有的人一起享受丰盛的下午茶,以及甘伯伯对下次聚会的真诚邀请。
同样来自伯宁罕还有另一个故事《秘密动物园》。塞尔维是一个喜欢幻想的孩子,在她的想象世界里,她的卧床边有个小门……门后面是一个动物园。塞尔维决定把小动物带回家,夜里和她一起入睡。没多久,她就把小熊、考拉、企鹅甚至是大动物们都纷纷带回了家。一次,她还把猴子带回了卧室,不过这些猴子把屋子弄得一团糟。每次,塞尔维都不忘记把小门关上,直到有一天,她真的忘了关门,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都跑出来了,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赛尔维气坏了,所有的动物都走了。
塞维尔赶在妈妈回来之前把屋子打扫干净,但是客厅还是没有办法一尘不染。妈妈回来了。对赛尔维说“看看客厅的样子,就好像你把整个动物园都搬来了!”那以后,塞维尔还是会邀请动物到她的房间,只是,她总是要先确保关好通往动物园的通道(虽然闯了祸,但还是会想着下一次,这就是孩子们才会有的样子呀)。
与“看到孩子即将捣乱就大喊暂停”和“见不得孩子捣乱”的大人不同,伯宁罕始终坚守“孩子本无恶”的信念,怀着理解和包容之心,用故事抚慰孩子,用这样的方式与不断遇挫的心灵作伴并鼓励他们成长。
一直声称自己“心理年龄只有五岁”的伯宁罕提起孩子和父母的相处之道,还说:“父母与孩子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父母或许不喜欢(孩子气的东西),你必须容忍。要是你容忍他、帮助他,反而有可能让他表现得与有理智的大人一样。”
在搜索资料时,我无意中还看到了一段伯宁罕先生小时候的轶事,在夏山学校就读时,出于孩童的顽皮天性,他曾伙同几位同学偷了学校食品储藏室的钥匙,以便随时去享用点心。夏山尼尔校长太了解他们了,他没有说破,只是公开邀请钥匙的“借用者”物归原位。当然,小小伯宁罕也悄悄地这么做了。
正如夏山学校的尼尔校长所做的,正如伯宁罕在《秘密动物园》(以及他其他绘本作品)里所表达的那样:成人多用正面的语言和行为,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焦虑时的“负面的猜测”来破坏孩子的情绪,将他们引向成人所不期望的那个样子。当孩子被温和地对待,他们“理智”也会慢慢建立起来,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增进,他们也将变得更加“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