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实质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即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联系过程。
人类特有的能力是能对语言和文学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即在大脑皮层有特有的语言中枢。
语言中枢主要有听性语言(通过耳听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中枢)丶视性语言中枢(通过眼睛看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中枢)丶运动性语言中枢(通过口说丶手写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中枢)。这些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
现代老师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音频让学生从图象、声音、课堂练习建立起多条条件反射弧,让学生掌握(记忆)更多的信息。
但要注意,这些反射弧是临时的,需要不停的巩固。
从时间上来看:及时记忆是最有效的,所以当时课要当时毕!
从方式上来看:要尽可能建立起多条的条件反射弧,万一一条条件反射弧断了(即记不起了),可通过另一条条件反射弧联系,所以要多听、看、写、读!甚至,你还可以采用衣钩法、罗马房间法等等特别的方法加强记忆。
死记硬背是建立一条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理解是建立多条条件反射弧!
我们知道,条件反射毕竟是神经元(细胞)建立起来的,与神经元的生理兴奋状态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认为,早晨刚刚醒来、下午氧含量高丶睡觉前尾声效应等时段兴奋性高,比较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并且容易巩固,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利用好这三个时段进行学习。
还有,青少年时期神经兴奋性最高,易建立条件反射,所以要抓紧学习!
通过及时记忆、多种方式记忆,积累一定程度后,你会发挥你的神经细胞不同的联系,你就会与众不同,就会开始你的创造过程,也是通常说的厚积薄发。具体的表现,在语言表述上会更加多样化,可以使用不同方法和句式表现不同看法、观点丶情感等;在科技上,那就是创造发明或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