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生

     

今天你快乐吗?

“乐生”这个词其实是“以生为乐”。接触到这个词是在高中阅读理解里,那位生活简陋得以捡破烂为乐的奶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乐生”这个简练而动听的词汇时常在我脑海中萦绕,我像咀嚼一颗青橄榄一样品味着它,近日渐渐品尝出了些什么。

“乐生”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别看阅读理解中它的成本仅仅是几个垃圾破烂。正如刀郎歌中感慨的那样,“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下,人们为生机所迫,被资本裹挟着前行、翻滚、淹没,为了活着被灌输了大量与生活(非生存)无意义的信息。“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什么异化了人们,是资本、利益吗?我不得而知。

但我很痛心,至少是我不希望身边的人这样活着。我不希望我们的大学生暗淡了眼中的光芒、心中的理想,成为文凭的播种机、收割机。我也不希望楼下的小朋友以及其他的未成年人在谈及未来的梦想时那天真稚嫩的话语变成了硬生生的“活着就好”。我不希望看到年长者退休后郁郁寡欢,没有活出该有的晚年风采。对于中年人,我知之甚少,但至少我希望我自己不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乐生”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词汇,我认为应该是一种大家都值得学习的人生态度。“人这一生啊,就一堆堆坎坷。”我们所祝福的“万事如意”实际上是多么的理想主义啊!实际上,人在世上,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些坎坷呢?我认为《我与地坛》中有一句写景的话别有寓意:“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

是啊,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乐生”,做一个自己的太阳,把每一个坎坷都看作一次次生命的洗礼,一个个生命的里程碑呢?史铁生还曾沉思过生命,并得出了答案:人出生了就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死是一个不必求成的必然节日,那么人活着的价值便在于生的过程。

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应该借鉴一下尼采的话语:“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亵渎。”这个意义上,“乐生”就是要在我们短暂一生的过程中把每一个日子都当作生命的节日快乐地度过。

阳光下,坎坷都被照亮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达到“乐生”的人生境界其实不易,但这里提出自己的拙见,望与一同走在人生路上的朋友们共勉。

一是敢于生。在我看来,有时候敢于生要比敢于死需要更大的勇气。这句话听上去有些许消极,但我认为道出了事实。人活着就是一团欲望,或者说得好听点,人活着就要追求坚守些什么,某种角度上这些对象会成为与生捆绑在一起的束缚。高中学过“生”和“义”不可得兼,但我思考后“生”和“义”某种条件下可以得兼,但就要付出超过死的痛苦。

我们活得像个负重的乌龟,但我们也要活出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罗曼·罗兰所说的“看清了生活的真相而仍然热爱生活”。在看清了生活的种种黑暗、不公(阅历越多越甚)后仍然敢于生活,并大胆在生活中有所追求,有所坚守,乃真正的勇士。

神话:西西弗斯推巨石

二是要接受命运的安排。勇士并非莽士,识时务者为俊杰。人们常说“命运总是爱开玩笑”,是这样的,有时候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敌不过客观规律的,而有些客观规律尚未被发现。就像史铁生笔下记录的那个长跑者,纵使成绩斐然,却总也登不上红榜,总也无法平反身份;有好比我自身,参加过交大医学院夏令营,参加过复旦医学院面试,终也踏进不了两大学府之一。

当面对命运竖起的“墙”该怎么办?是头撞南墙还是畏畏缩缩?都不应该,应该悦纳它,因为“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不妨心怀感激,因为命运给了你一堵墙,实则是提醒你换一条路走走,我们应该相信每一刻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

要知命,并懂得配合

三是要乐观。对于乐观,我的理解是无论身处何处,都能看到积极的一面。借某年上海春季高考的材料,那是一种活在阳光下的能力。“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

活在当今实属幸运,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然而抑郁等精神疾病也与日俱增。一方面社会需要更多关注这类群体,一方面自己也要培养乐观的心态,苏轼兄弟的事迹就值得学习。他们能够达到“乐生”境界的条件远不如现代的,一是物质方面,二是被贬谪的遭遇,但苏轼不也还是发明了东坡肉,还“日啖荔枝三百颗”,而苏辙不也悟出了只要“自适”,到哪里不都是快乐的吗?

日啖荔枝三百颗

综上所述,让我们以生为乐,做一个勇于面对生活、乐观知命的人。我们来此一世,“跨越了银河”、“划破了绚烂”,何不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让我们相互温暖,独乐乐最终也就变成不如众乐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