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Evernote们?

笔记类工具这几年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像老牌的Evernote刚刚宣布用户数量超过1亿,而国内市场上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也有着不小的市场份额,还有一部分习惯使用Office的人会使用Onenote。这些产品无一例外的与现有的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趋势深度融合,提供了跨平台、云同步、协作分享等服务。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来说,笔记类工具会成为未来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互联网公司的形态千差万别,但无一例外是从信息生产、传播、消费这三大环节建构各自的商业模式。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生产的内容,在搜索引擎的帮助下得到大规模传播和消费,也可以循环到社交媒体中重新消费。在这些过程中很产生两个问题:第一,搜索信息的成本太高,大量无用信息充斥着网络,还有无数的死链或者人为死链;第二,倘若用户仅仅消费信息,由于缺乏过滤,海量的信息压力会使人陷入信息超载的困境里。

此时,笔记类工具就有了他们的用武之地。

首先,笔记类工具设置了统一的“收集”场景。无论是用户主动搜索、浏览到的信息,还是被动的记录和通知,所有信息都统一归入到笔记类工具里。在“收集”这个战场,各大笔记工具争夺的可谓相当惨烈,从浏览器插件、邮件到指定邮箱、键盘快捷键以及与其他新闻工具、社交媒体工具的集成等等,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用户养成一个习惯:统一收集。

其次,笔记类工具都有处理三部曲:笔记本、标签、搜索。笔记本(某些笔记类工具叫“文件夹”)类似于树状的目录形式,标签像是知识图谱式的点状形式。在信息被收集之后,通过笔记本归类于和(或)标签标记进行管理,而搜索,则贯穿在两者之间,最终实现“所想即所得”。

与传统的搜索信息再保存到word文档不同,笔记类工具上述两个过程构成了独特的三重过滤器,最大限度的筛选出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 过滤器一:信息的收集。当用户决定将信息统一收集起来的时候,也无形中完成了一次信息过滤。

  • 过滤器二:笔记本与标签管理。从收集到分类、标记,用户再次过滤了一遍信息,从而把那些“初看起来有用”的信息剔除掉;

  • 过滤器三:搜索。笔记类工具内部的搜索与在web的搜索在行为上类似,不过细看一下,由于经过了两次过滤,笔记工具内部的信息噪音更小,搜索的成本会非常小。

在三重过滤后,那些还躺在笔记工具的信息既是用户最需要的,也是触手可得的,从而有效解决了信息超载困境。另一方面,笔记类工具还提供进一步加工这些信息的办法——内链。

笔记工具的内链类似于网络的超链接,指向于某条具体的笔记。笔记内链能够形成笔记内部的“闭环”。举个例子来说,我前一段时间将Evernote的一些心得做了总结,如图:

Evernote笔记法
Evernote笔记法

在这条笔记里,我将自己的思考与其他笔记的核心内容总结出来,并辅助以笔记内链,方便今后回顾笔记的时候去查看具体细节。

到此,从信息收集、处理(分类或标签)到加工再到最后输出,笔记类工具能很好的辅助用户完成由信息向知识的转化,避免陷入信息的海洋里无力自拔。这是一个普通用户对于笔记类工具或者叫Evernote们的看法,最后,我想用@善用佳软 的一句话结尾:"建议拿起手机的第一习惯,从与外界交互(微信、微博、知乎、视频、游戏?)改为自我交互:回顾笔记、记录笔记(语音+五笔输入)、整理笔记。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Spring 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一些常见模式的工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
    卡卡罗2017阅读 135,026评论 19 139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726评论 25 709
  • 发现 关注 消息 iOS 第三方库、插件、知名博客总结 作者大灰狼的小绵羊哥哥关注 2017.06.26 09:4...
    肇东周阅读 12,261评论 4 61
  • 漫画是连环画的变种 ~看楳图一雄《14岁》漫画有感 楳图一雄的漫画《14岁》黑白钢笔画风,有些黑白版画味,乍看笔法...
    朴二雄阅读 1,077评论 6 5
  •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一个使命:找自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自下到上可分为五个层析:生存需求、安全...
    彭小亮阅读 845评论 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