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播放到第五十多分钟的时候
我如同经历高潮般(尽管没经历过谢谢)打了两次哆嗦。
那是子弹穿过船板甲“叮”的一声
冰冷刺骨,像蛇在吐信子
吓得我直接扑在了朋友的胳膊上
海水不断的涌入船里
我望着这些士兵挤成一团,惶恐的听着外面的脚步声
突然想起了《金陵十三钗》中的一个画面
玉墨她们一行人躲在地窖,听着日本兵翻箱倒柜的砸东西
瓦罐摔碎的声音也让我心惊胆战。
用声吓人,还在无形中。
船即将下沉,大家开始骚动,开始提议将其中一个人扔出去。
其实大家也多少明白,船多一个人或者少一个人,结果可能都没差
只是在危急关头,人人都想要自保
所以人性的丑恶,自私,可耻的嘴脸暴露无遗。
其实《敦刻尔克》的主题是逃
活下去,才是他们的目标
所以在那四十万个英国士兵的脸上,你看不到所谓的慷慨激昂,为国捐躯
每个人脸上都木木的,有希望,也有绝望。
灰头土脸的,挫败不堪。
太危险了,多活一秒都是幸福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汤姆·哈迪饰演的飞行员在飞机被击落后落入海里的求生
头顶窗户怎么都打不开,死命的砸玻璃
被迫灌入大口大口的海水
在最后一刻露出了脑袋,呼吸到了空气
在身边的朋友终于放开抓住我衣服的手长呼了一口气:“终于活下来了”
身同感受的求生欲。
其实在观影的时候稍一注意,就会发现暴力,血腥,怒吼几乎看不到
所谓的敌人压根也没有露脸
不管是在海上还是在天上
分不清谁是谁
但是看不见的敌人更可怕
就像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打出来的子弹
你试图侥幸,但更多的是不幸
《敦刻尔克》无疑是个修罗场
但是当嘀嗒嘀嗒的秒表声带来的压抑感逐渐消失和结束时
就如同大病一场还能活下来后的庆幸
去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
以及还有
home是家,不是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