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和007符合“企业家”的利益吗

结论先行:强制996、007完全背离”企业家”(资本家)的逐利本能。


“现代企业家”们肯定是懂《资本论》的。

作为资本家……唔……“企业家”,“他只是一个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实现自身的增殖,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

《资本论》第三章

所以,“企业家”们的根本利益就在于尽可能多地获取剩余价值。

而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

剩余劳动时间又是“工作日中……超出必要劳动界限内所做的工作时间”。

所以,“企业家”们的根本利益在于在一个工作日中,尽可能多地获取“工人”们超出必要劳动界限所做的工作时间。

换句话说,在一个工作日中尽可能多地延长你的工作时间。

资本家的残酷本性


这么说来,996甚至007果然是资本逐利的必然产物了?


单纯了年轻人,有时甚至显得幼稚……

计算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能够影响这一要素的只有社会(平均)生产力。

个体或部分企业的行为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微乎其微。

所以,生产一个商品,哪怕它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现代化软件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一个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996或许可以让研发团队在半年内完成实际需要一年完成的产品开发,因为他们每个工作日实际工时是必要工时的两倍。

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每天两倍的工作时间中,属于“必要劳动时间”的有效部分,或许只有1.5,甚或是1,悲观情况下可能是0.5……

因为现代化产品特别是软件产品,与计件实物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是劳动密集产物,也很难有客观质量标准。

所以“完成了”的软件产品,与“合格”的软件产品,可能相去甚远。

看似已经投入了足够的劳动时间,“完成”了产品开发。

然而由于实际的“必要劳动时间”短斤少两,产品的价值缩水。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缩水的这些价值都必须在商品售出前后补足。

就是说,在“企业家”们的英明领导下,看似半年推出了原本需要一年完成的产品,后面很可能需要额外的半年甚至一两年,去修复缺陷、“擦屁股”甚至召回。


为什么996/007每天2倍的工作时间中,实际有效的“必要劳动时间”会低于2倍,甚至比原有的必要劳动时间还低呢?

因为工程师是人,因为他们从事的是脑力劳动。

人会累,累了脑子会转得慢,累了还会想放瘫摸鱼……

工程师效率下降,放瘫摸鱼不必像产线工人那样离开岗位游荡。

他们可以看上去坐在座位上聚精会神工作,甚至代码敲到飞起。实际上却神游天外,写出来的代码不过大脑,十行顶不上一行。

曾经有过统计,工程师们在大脑高效运作时实际生产的代码效率,可以是浑浑噩噩状态下的十倍以上。

更不用说摸鱼状态下做出的方案可能潜藏的致命缺陷,往往需要十倍百倍的劳动去定位修复……


所以,结论是:强迫工程师们996甚至007并不能给“企业家”们创造更高的剩余价值,甚至反而会降低剩余价值乃至让他们赔本。


那么……是不是“企业家”们灵魂深处吮吸剩余价值的原始欲望就没法满足了呢?

我要是给答案,可能是为虎作伥了……

不过就算我不说,难道“企业家”们就不知道了吗?

不!他们早就知道!他们不光爱吸血,还聪明绝顶,因为社会发展逼着他们必须比工人更聪明才能更好“吮吸”。

答案就是:敏捷。

闭环反馈是检测产品质量的最好机制,快速闭环是提升必要劳动时间占比的极好方法,也是最快暴露放瘫摸鱼的方法……

所以你看,为啥大企业都喜欢敏捷?


多看看《资本论》,”吃人”二字早在百年前,就被马克思写在每张书页之间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