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坏mbr表并修复
先将mbr表拷贝至远程主机
dd if=/dev/sda of=/data/mbr.img bs=1 count=512
scp /data/mbr.img 192.168.11.8:/data/
reboot
重启服务器进入救援模式
scp 192.168.11.8:/data/mbr.img /
dd if=/mbr.img of=/dev/sda
reboot
2、总结RAID的各个级别及其组合方式和性能的不同。
raid的常用级别为 0 1 5 6 10
raid 0 数据分别错开往两块磁盘上写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容量=磁盘数量*最小的磁盘的容量 没有容错能力,一块磁盘坏了所有数据都会丢失 最少需要2块磁盘能组成raid 0

raid 1 1块盘为另一块盘的镜像盘
读性能提升,写性能下降,有容错能力,容量=最小磁盘容量 需要2块磁盘组成,或者是2的倍数块磁盘

raid 5 三块以上磁盘,如果是3块,那么数据分别往3块盘中的2块中写,另外一块盘中写入这些数据的校验数据,当一块盘中的数据丢失后,可从校验数据与没丢失的数据得出丢失的数据,将数据往没损坏的2块盘上写
读写性能提升,容量=(n-1)*最小磁盘容量 n为总磁盘数 最多可以允许同时一块磁盘的损坏 最少需要3块磁盘才能实现raid 5

raid 6 四块以上磁盘 2块磁盘存储校验数据 同时允许2块磁盘的损坏,读写性能提高,可用空间=(n-2)*最小的磁盘容量

raid 10 先将磁盘两两做raid 1,再将做好的raid 1做raid 0 ,最少需要4块磁盘,读写性能提升,容量为n*最小磁盘容量/2,每组raid 1中可以坏1块硬盘

3、创建一个2G的文件系统,块大小为2048byte,预留1%可用空间,文件系统 ext4,卷标为TEST,要求此分区开机后自动挂载至/test目录,且默认有acl挂载选项
创建1个2G的磁盘分区

创建文件系统

开机自动挂载

4、创建一个至少有两个PV组成的大小为20G的名为testvg的VG;要求PE大小 为16MB, 而后在卷组中创建大小为5G的逻辑卷testlv;挂载至/users目录
pvcreate /dev/sda8
pvcreate /dev/sda9
vgcreate -s 16m testvg /dev/sda8
vgextend testvg /dev/sda9
vgdisplay

创建文件系统并挂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