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回想到跟妈妈聊天中有一幕让我有点为之动容的,我决定把它记录下来。
在和妈妈共游贺江时,她如往常一样跟我聊起了家常。
她说今天你爸也是挺有兴致的了,下午愿意跟我们汇合一起玩,不知道怎么了,总觉得他年纪越大,脾气越是古怪了。他欢喜时,就很想出来玩,他不乐意了吧,怎么叫他都不肯出来。
我回想起过往种种类似的事,我说,老豆呢,也不是不想出来玩,他是太为别人着想了。什么事情都是先想到别人,再想自己。他想不想去取决于车上座位够不够。如果座位够,他还是愿意出去玩的。要是他心里数了下不够,第一个说不去的肯定是他。而且他还不会说座位不够,他偏说那里不好玩,有啥好去的。
我妈说,你爸就是那种典型的,别人的事情,无比积极,处理得比火箭还快。自己家里的事,什么都看不见。
我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家里什么事情都有你支撑着,他相信你能处理好呀。
妈妈听到这,我依稀能感觉到她眼睛里含了一小圈泪光。
那么多年了,我到了这个年纪,仿佛也开始理解他们俩之间的相处模式。他们这辈子,曾经互相伤害过,彼此支持过,恨过,肯定也相互爱过。
写到这,我想起之前朋友提醒过我,有时自己想太多,会不会是在把一些事情合理化,大胆去求证一下,会不会更好一些。
关于这点,我想了两个有意思的结论。一个是我求证完了后,确实如我所想,我的爸爸只是不会表达,实际上他就是对我们好。另一个残忍的结论是,他的脾气就是这么坏,他并没有说为了谁而不去或去,他考虑的只是自己。
如果是前者,固然好,原来爸爸如此爱我们。如果后者,在失望之余,我就得去接受我的爸爸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是进一步感受到了爱,一个是进一步理解了这个世界的真相。
嗯,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