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汇不过是初中时候,老师在台上讲白驹过隙是指时间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多形容时间过得极快。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夸张手法,多么有画面的的场景,但是倒也不觉得准确,因为我觉得一节课都很漫长何况是人生之类的,因为很多都喜欢说人生如白驹过隙。
现在突然想起这段话 ,原来日子过着慢,回想起来便快了。那些越是清晰可见的记忆,恰似昨日,却如隔数年。本以为是娇小的女孩,再见便是身躯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大姑娘,她们不再疯癫俏皮可爱,而是大姑娘式的矜持端端庄收敛。在这样巨大的差异化面前,我不得不感叹时间带来的是一场浩荡革命,而这所耗费的时间呢?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回想起你和她上次看到他/她的时间,但真的很难想起,因为我们不是一台智能设备,把每一次相聚别离都数据化存入大脑,随时提档取阅。所以有时我们看来,像昨天,她还是不谙世事的女孩,而今天是涉世未深的姑娘。人对时间最直接的感知,不是依靠钟表,日期,和纪年,而是依据外界事物变化规律的判断时间长短。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受到一天的长度,从春夏秋冬季节更替感受一年的长度,从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感受到一种叫时间叫永远。所以人对时间的感受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当然我们为了社会的进步用越来越科学的方式去记量,衡量时间,但这些东西更适合契约,机械,人工智能而不是人。汉语中有关时间的的词汇不胜枚举,我们经常用的是一会儿,马上,过段时间,要一会儿,或是得很久之类的表示时间。我们每个人对其认知也不尽相同,主观的自然会导致误会,所以我们用秒分时天月年来消除主观误解。
可有一种误解,是任何一个再科学的单位都不能解决的。就是人在蓦然回首时突然发现时间都去哪了?是啊时间都去哪了,年华去哪了。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多用起来少。在我看来这些没办法量化的东西计量的单位是自己。我不可能知道你的幸福,快乐,痛苦的时间比我多还是少,但我知道我自己什么时候快乐的时候,幸福的时候,痛苦的时候。我们自己对时间的计量我们自己独特的一套系统,它对时间的计量或许没有主观上的客观,但是是最了解自己方式。我们会说这个孩子一眨眼长大了,也会说转眼间我和你就过了大半辈子,可昨天我还是个小姑娘,也可以说万年弹指一瞬间。我们的说法没问题,我们的故事也都是真的,人生如白驹过隙不是一个谎言,而是一种心灵感悟,它是属灵的。
我们在唯物主义的的世界的发展前行,我们爱量化一切数据去分析彼此,可始终我忽略了自己属灵的那个区域没办法得到满足。我多久陪你逛一趟街,吃一顿饭,看一场电影你才满足,或是我要一天打多少次电话说多少次我爱你才让你感到幸福。恋爱中的这些误会,它是属灵的所以没办法用量来满足。爱了,不爱了都是你请遵循你内心的秩序,不要拿量化的准则折磨彼此。当然你要是爱人民币,那倒是一定得计算好,给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算个好价。
属灵的东西易得易走,若即若离,可现行的社会我们都希望拿一个标准量化的东西去框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