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哀公问宰我,土地庙门前该种什么树。宰我说:“夏朝用松,殷朝用柏,周朝用栗,用意是使人胆战心惊。”孔子听了以后说:“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和挽回了;既然是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二)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说:“管仲的气量很小。”有人问:“管仲很俭朴吗?”孔子说:“他家不仅有三处宅院,而且佣人很多,这怎么能是俭朴?那人又问:“那么管仲懂得礼吗?” 孔子答:“君主的宫殿门前有屏风,他家门前也有屏风;国宴有酒台,他家也有酒台。管仲懂礼,那还有谁不懂礼?”
(三)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孔子同鲁国乐官谈论音乐,说:“音乐是可以分析的:开头是轻缓但不明确的合奏;随后是纯正、主题清晰又绵长不绝的音调,这样就完成了。”
“成事不说,遂(suì)事不谏(jiàn),既往不咎”一句,我们都不陌生,尤其是“既往不咎”一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甚至用过,意思是对过去的事情,没有必要去追究了。
在我的解读中,更认为“既往不咎”是对“成事不说,遂事不谏”的总结。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不必说了。反正都过去了,还去评论和匡正干什么呢?
最重要的是做好复盘,从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身上吸取经验和教训,对好的事情要继续再接再厉,对于不好的事情要懂得亡羊补牢,这就够了。
若璠su,二宝妈,坚持100天跑步,坚持100天连续写作。今天是连续写作的第60天,累计输出47518字。
自律让一切更自由,我愿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