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静下心来看完一部电影。
除了《3 idiots》,我也不能准确地说最喜欢哪部电影。
直到最近看完了日本电影《小森林》。
之前是损友菜菜有提起过。彼时的她在刚在杭州安定下来。在我们铁三角的聊天中,她时常会提起在上完一天班累成狗后,还会自己做菜。今天是栗子腊肠煲饭,明天是炖鸡汤。
而她总会冷不丁来一句,哎,我觉得我和《小森林》里的那女的真像,一个人住,自己给自己做饭吃。
同为处女座的我,当时只当她那自怨自艾又是另一种自恋。所以并不太上心。也只当这电影不过是另一种日式小清新。直到自己亲自看完。
电影有两部,按照季节分为夏秋篇和春冬篇。
在女主角平淡的介绍中,小森林的全貌慢慢展开。
影片开头,这些蓝色的绣球花,兀自在路旁开放。这景象着实惊艳到我,所以我决定耐心看下去。
每一个季节女主角都会做几道菜。一直在她制作酱油之前,我还是单纯地认为,这仅仅是讲述美食的电影。或许看完后,我能够将此作为菜谱。哪天突然来了兴致的话,就自己做菜。
但《小森林》不仅仅是在“做菜”。更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食物的尊重。
桥本爱饰演的市子自幼生长在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村庄小森。成年后,她前往东京闯荡,最终适应不了都市的快节奏而回归故里。
和其他村民一样,市子在小森亲自种植农作物。人与自然最紧密的关系通过播种、耕耘、收获建立起来。
吃着自己亲手种植的食材的满足感,相信城市里在嘈杂的菜市场、干净齐整的超市买菜的居民们绝对无法体会到。
看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回想起自己少年时那幼稚的理想:归隐田园。素来胸无大志的我在那时已经决定自己未来的走向和性格。
和市子一样,我不适合居住在大城市。尽管都市的确给生活提供许多便利,但是拥挤的人群、地铁站里那一张张犹如在黑暗中开放的花朵的无表情的脸,时常会让人感觉到疲倦与空虚。
所以,我失去年轻人出去闯荡的勇气,独自在故乡小农村里过着自己的生活。
而回归故里,到底是逃避还是纯粹的思乡。这个问题,我和市子一样,时常会思考。
在电影里,每次市子要吃饭时,总要先来一句,我开动了。即使更多的时候,都是一人食的情况。菜菜说,怎么看她吃饭特别香。
我说,兴许,就是因为她把吃饭当做是一件特别庄重的事。就是你经常说的仪式感。
在我数次在外面的面馆潦草解决自己的晚餐,或是用电饭锅煮红豆粥时,菜菜总是会来一句:你太不讲究生活质量了。即便是一个人,也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吃饭应该要有仪式感。
说真的,看完《小森林》后,我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生活在现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精致。并非是在物质上有所提升,而是说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要更加细致。
电影中,市子厨房里的各类厨具已经让我俩嫉妒得想立刻拥有。而她做菜时的娴熟程度,总是让我感慨毛糙的我什么时候能够有这样的厨艺水平。这里不得不提起市子的母亲:福子。
在电影中,父亲的角色是缺席的。因此,市子和母亲的感情是电影的基调。市子总是会回想起母亲。具体到好几次她做菜,总会不自觉地与母亲作比较。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一样,舌尖一直铭记的味道就是“妈妈菜”。同样的,我也时常有这想法,不管自己怎么用心做菜,最后的味道总是不及母亲的十分之一。
福子的不辞而别让市子无法释怀。因此,在这心结中,她一边试图解释母亲离开的原因,一边想重现母亲做的菜的滋味。
平时并没有接触太多的日本电影,因此不熟悉桥本爱。在我既有的设定中,这种小清新电影的女主角应该更加清新可人些。而当我看到桥本爱出场,内心不能不说是略带失望的。1996年的她更多带着点中性的气质。随着电影进度条的缓缓推进,我又觉得她或许就是那个不二人选。她所具有的坚毅气质让她亲自农耕,独自一人居住在偏僻的山村内更加合情合理。
对于日本电影的了解,一直局限于三池崇史、园子温等几位口味略重的导演,不然就是北野武这种有性格的大叔。所谓的小清新电影,就看过《啊呀啊呀神去村》(文艺点的叫法是《恋上春树》)。这也是一部探讨人和自然的电影。从另一方面也表现这个民族和自然的相处方式。
而川端康成等作家的文字,更让我体会到他们对细小物事的重视。一朵夕颜,一抹斜阳,都可变成极美的体验。同样的,《小森林》在食材的搭配上颇为用心。
就是这部电影,让我开始试图让自己的生活“清淡”起来。这部电影,胜过千碗鸡汤。
言有尽而意无穷。愿每位独自居住的姑娘都能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