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的一次聊天中第一次听到了一万小时理论,他当时和我说:“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理论,要成为一个专家,得经过一万个小时的练习呢!”当时只是感慨一万个小时之长。
最近又看到了一万小时理论,就去查了一下这句话的出处。这个理论出自《异类》这本书,完整的表述如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一万小时,可能在脑海中没有什么概念。我们来换算一下,假如每天三个小时,一万小时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
想想也很好度过,虽然十年时间很长,但是每天三个小时也不多,熬一熬就过去了。
如果只是熬一熬就过去了,那事情就简单了。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十万小时对应的是一种专注的态度。如果只是应付了事,数着时间过日子,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大学时,每逢期末考试的前两周,都会和室友到图书馆上自习,准备接下来的期末考试。室友到图书馆自习有个特点,每次找到座位后,先会把手机拿出来,玩一会儿手机,美名其曰休息一下。从宿舍到图书馆总共不到十分钟的路程还需要休息一下么?况且这一玩没有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是停不下来的。
玩够了手机,休息好了,才将要复习的课本拿出来。打开课本,做两道题。碰到简单的还能顺序的做下去,碰到难的怎么办?用手机查。结果打开手机又不知道查什么去了。
本来也没做几道题,频频的点亮手机看时间。一看快到吃饭的时间,想玩玩手机就该吃饭了,哪怕距离吃饭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每次自习后都会很满足,总觉得今天去自习了,考试就不可能挂科。
每天去上自习,有的人就会通过两周时间的复习通过考试,有的人却不会。原因就在于对于复习态度的不专注。将自习当成一种任务,想的是任务什么时候结束。并会在结束时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我完成了任务,并且应当理所当然的得到任务奖励。
十万小时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只想着混过时间,结果一样也是自欺欺人。
有人又会说“我朝九晚五工作,每天至少八个小时,怎么也会有一半的时间在专注的工作,为什么我没有成为世界级大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哈德洛克螺母,这是一种号称永不松动的螺母,广泛应用在高速铁路中。日本人若林克彦发明了这种螺母,并且在公司的网站上公布了这种螺母的设计原理和制作过程,但是无人可以模仿。
为什么其他人生产不出同样的螺母呢?在他公司的网站上有这样一个回答:“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技术和诀窍,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对应的偏心量,这也是哈德洛克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
哈德洛克公司是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企业,但是他们所专注的方向就是对防松螺母的研制。他们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无人可及的。“一万个小时”的付出带来的是对防松螺母的专业,而不是其他方面。
一万个小时的持续不断的努力,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目标的努力,就如同驴拉磨盘,只是原地打转。
现在回过头看看一万小时理论。“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对于这一句话,是否只是注重了一万小时的锤炼,而忽略了必要条件这四个字。
老郭说过:“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成为世界级大师,一万小时的锤炼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做事的态度、努力的目标甚至是运气等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