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怎样当好教研组长》(第五章)

    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说:“现在,无论是聆听专家的讲座,还是现场观摩一堂颇为精彩的公开课。时常有一种感觉,就是听听激动,看看生动,回去不知如何动。”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因为在当下我们教师接受专业引领过程中,的确有一些困惑。有时候只能感受到大师的。大家风范。但是。不知道回去该怎么模仿他,甚至把他的一些教学设计搬在自己的课堂里,却是非常的模糊。也举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呢,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好专业资源,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研组长应该要学习并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而往往我们在进行教研活动过程当中,普遍的都是光课评课,或者是互相研讨,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上。尽管此类沟通能够相互启发,改进行为,但是往往缺少纵向性的专业提升。久而久之。教师便会对此缺乏兴趣,严重制约教师的专业成长。正如顾教授指出:“胡萝卜烧,胡萝卜是烧不出肉之味来的。”

    对于教师个体来讲,如果说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多的是用已有的经验去同化。进而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那么专业上的纵向引领则是一种顺应,实现对自身经验的冲击和结构性调整。若缺少这一因素,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新知构建是难以实现的。

    怎样由简单利用变为多元挖掘呢?其目的就是对现有的专业资源进行系统分析,敏锐发现其潜在功能和价值,并运用于研修活动中,让教师沐浴信息的滋养,在与资源的深度互动中获得提升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探索。

  1、前期诊断是专业引领,具有针对性。再带入深入的研究专题课堂、跟踪听课、查看学生作业、听取学生感受,这几个方面也是对教师实际需求和问题进行诊断的有效途径。只有从多种渠道了解情况,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形成选择和加工资源的具体思路和做法。

    2、过程介入,使专业引领具有延续性和一致性。

    3、开拓渠道,实现专业引领的开放性。我们要学会开发身边的专业资源。关注本校本组的资源,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作用,让身边的榜样来引领同伴。培育组内教学骨干,使其在承担任务中发挥引领的作用。充分利用团队互动中的知识共享,展开深度会谈。讨厌。可以运用互动策略与技能,让教师在浸润中得到同伴的横向支援,获得隐性的专业引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