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药性

今天的内容读甘草部分比较入心,后面两部分读得有点分心,也许是时间比较紧张,也许是对错误的论述没有什么兴趣,后面的医案也是久远久远的,还是多熟读《伤寒论》条文比较实在些。

一、甘草的药性

1、 甘草有炙甘草和生甘草。治伤寒用炙甘草,所以出现在《伤寒论》;治杂病用生甘草,所以出现在《金匮要略》。

2、生甘草有一个炙甘草没有的副作用,就是西医里的类固醇作用,即缓和剂。类固醇一般用在自体免疫功能失调、严重发炎、气喘发作等。其实类固醇不能治病,也不能让身体变好,它只是让病邪缓和下来,让病人争取一点休养的时间。

3、生甘草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如果吃错药,比如应该喝麻黄汤却喝了桂枝汤,让身体不舒服,可以喝甘草黑豆汤(生甘草5钱、青仁黑豆1两)来解药性,黑豆是能够把各种药的药性吸收掉的。谈到解毒的话题,顺便说两个好玩的方案,中硫磺毒用鸭血来解;被老虎咬伤要用猪肉来解,老虎的口水有一种很厉害的酵素会让被咬伤的肉烂掉,所以要不断贴生猪肉,让老虎的口水吃生猪肉而不是吃人肉,最后伤口能够收口。不过估计能被老虎咬的几率也太少了,如果真被咬,估计也只剩下骨头了。

4、消炎的药都是很苦很寒的,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对身体有一定的损害,甘草比较温和,不会把人的元气打散,金银花也是寒凉的药,消炎效果非常好,副作用很小,对身体的元气造成的破坏很小,很多时候可以代替了甘草。

5、甘草是最甜的本草,它能让其它药的药性变得比较缓和,而且比较持久。

6、或寒或热或散或补的药,气味都是比较偏的。“毒者,气之偏者也”,“香者,是气之正”,香味是气很正,才会闻到香味,毒的话是气的偏。

7、生甘草具有的类固醇药性,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炙甘草的药性比较甜和温和,具有补脾胃、补气和补津液的作用。

8、补阳,会使力气会变大,可是肉不会变多。补阴,肉就会变多,因为阴是有形的东西。

9、有些运动员利用生甘草具有类固醇的药性,能长壮长肉,每天吞生甘草做成的药丸。

二、《医宗金鉴》、《医方集解》论桂枝汤

自己学识浅薄,还不会分析和判断,不过从JT叔叔的见解中,我个人觉得读书读经典就好,读错书反而让自己更混乱,网络很多知识点也是断章取义的。《伤寒论》和《黄帝内经》两部经典可好好多读。

三、医案医论:桂枝汤

1、宋朝许叔微对桂枝汤证的阐述:“身热,自汗,恶风,鼻出涕”、“关以上浮,关以下弱”。

2、三纲鼎立说:风气伤了卫分是桂枝汤;寒气穿到卫分底下进入营分是麻黄汤;风气和寒气一起来伤营1跟卫,是大青龙汤证。第三点和《伤寒论》有出入,我遵守《伤寒论》的角度。

3、清朝吴鞠通的医案:用桂枝2两没有效,用到8两才有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