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毁读书迟”,最近偶看诗词大会,再一次重温颜真卿的劝学诗,顿感热血澎湃,觉得自己读书太少。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拼命的阅读。但仔细一想,无论是三更灯火还是五更鸡鸣,读书方法很重要,否则累死也无功。比如说读书做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读书不就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吗,将自己读的书能够表达出来,无论是口述(讲故事)还是落于纸面上(笔记)上都会加强记忆,强化知识体系,为自己所用。
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烂读之后,自己开始写一些读书笔记。阅读是自己和作者在通过纸面的一种交流,这种交流的内容可能是历史或者哲学,也可能是数学方法或结构算法,总之这都是作者通过文字的表达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你阅读并理解,能够表达出来了,那读书就有了第一层的意义。
阅读的另外一层的意义是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所以读书笔记更应该是经过思考之后再形成。你可以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怀疑和假设,当然我们不是为了诋毁作者的作品,而是要形成一种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胡适先生曾经说过”要大胆假设、小心的求证”,“假设”就要求我们有独立的思考精神和怀疑的习惯,“小心的求证”则要求我们用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不能有半点马虎,,读书正是要有这样的精神。试想假设一旦成立了,那我们可能在某些方面又创新了一步,如果是文科,那么一个新的哲学或历史观点就此诞生了;如果是理工类,那可能是一项新的发明或者科研成果开始起步!
如果说读书一个很愉悦的过程,我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即便有的人确实是这样,那他要么一定是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并确实将人与书的沟通方式变成互相得到的思考习惯;要不就是一目十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去读,抑或只为取乐而读,没有深层思考,形式感的读书最多也只能用开卷有益聊以安慰罢了。
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增长学问。孔子在研究对人对事的曾经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学问及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是这个人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归根结底,是要如何完成做一个人,读书的意义不正是在于此吗?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不同的观点、不同事物的意义、开阔了眼界;同时,我们也通过独立的思考,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生活、工作、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也许无法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但是我们通过读书思考,不断完善自身,做到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目自稀,就已经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