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如果满足你照搬教参上标签式的解读,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体验,那么你永远感受不到文学作品的魅力,人物形象也不会在你头脑中丰满起来。
只有让学生思考的更加深入,才能让他们的精神之树,成长的更加繁茂,那种没有高尚价值引领,没有思想深度的语文是庸俗的语文,粗略的语文,甚至是罪恶的。因为他培养的是一批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空心人,而不是独立人格的个体。
常老师,今天分析的项链之玛蒂尔德,让我感受深刻!
莫泊桑笔下的马蒂尔德,这个人物永远不是虚荣二字所能概括的。她身上始终保持着善良,坚韧,守信忠贞的亮点,很是难能可贵!对于生活在中下层这样一个不幸的弱女子,我们更应该掬一把同情泪,而不是随声附和的盲目批判。
陈老师始终认为理想的语文教师,是五四那一代,那是一个群星灿烂,名师频出的年代,他们的渊博大气浑然天成,他们仅靠一支粉笔满腔热情和才情,给中国整整一代人最好的精神食粮和人格的熏陶。
还有有些教师常常羡慕名家的课堂。而忽略了人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课堂是教师文化底蕴的释放和展示,如果文化底蕴不够,我们的课可能上的就不够深度,作为教师应该潜下心来努力读书,丰厚的文化底蕴,修炼上乘的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