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口罩紧缺,不少人在网上购买口罩被骗,被迫交了学费。
为了让交过学费的同学和读者真正学到东西,做到举一反三,从此免疫大部分诈骗。今天终结诈骗(antifraud2)教给你们最干货的防骗知识,同时,附送一招及时止付的招数,让交过学费的同学有机会把学费退回来,这样的操作才算最骚的。
那好同学们,线上课程开始,请听题!
首先搞清楚:什么样的人在搞诈骗?
我们来做一道看图题——
题目:下图中,已知左边是一位生活窘迫的独居老人,右边是一位妆容精致的选秀偶像。
问题一:请找出图中哪位老人是在这次疫情中向武汉捐款20万元的伟人;
问题二:找出图中哪一个人渣偶像是前些天被警方从被窝里揪出来的诈骗犯。
答案揭晓:
人民日报将老人捐款的事迹进行了报导,随后人民日报评论:“任何人的爱心都不应被辜负,更应该被珍惜。”
“但有必要温柔地拦下那些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实施捐赠的好心人,倡导一种“力所能及的慈善“。
对此,捐款的老人说:“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
至于那个躲在被窝里发国难财的人渣“偶像”,面对警方问话,则说:“当时脑子一乱,就......”
其实该人渣并非是脑子乱,而是无道德感,甚至从该人渣的微博底下那些粉丝的留言中也可以看出来。
例如其中一些粉丝说:“哥哥你是真糊涂,凭你的样貌和身材,去做鸭都不止赚这个钱...”
看到这里,二八并不是很诧异,但是很绝望。因为如果不是这个所谓偶像和粉丝的价值观里,金钱是第一序位的话,谁能在国难当头,做出这种事?
社会以这样的人当青年偶像,更有少不更事、数量庞大的学生粉丝追随,不禁感到我们的道德教育,真的很失败。
金钱排第一,毫无羞耻心与道德感,诈骗犯皆是如此。所以提醒大家,留意身边凡事以金钱为第一衡量标准、道德感低下、毫无羞耻心的人。对这类人要多加小心,正如这次全国各地汹涌的口罩诈骗警情,很多都起源于受害人的朋友圈,是被熟人所诈骗。
弄明白了是什么样的人在搞诈骗后,我们接着来学学怎样举一反三,识破其它诈骗。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都有很多人上当口罩诈骗,其次,游戏类的装备交易诈骗、网上裸聊的敲诈勒索诈骗也非常多。
这几类诈骗本质都是一样的,诈骗的必备条件就是瞄准受害人的:迫切需求!
1.口罩是疫情期间的迫切需求,是我们的出门必备的防护用品、通行标识、复工上班硬指标等;它凭着一罩难求的地位,成功上榜2020年第一季度丈母娘最看重的有形资产,排名在84消毒液、75%浓度酒精和房子、礼金前面;
2.游戏是大批宅在家中无事可做的人们消磨时间的刚需,大年三十当天,仅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这一款游戏当日流水就达20亿元!可见庞大数量的人在家玩游戏,因此游戏类装备买卖的相关诈骗必然飙升。
3.宅在家中的男性呈现两级分化的态势,一部分有伴侣的,很容易劳累过度,借游戏逃避劳作是有可能的,这部分归在游戏诈骗里。另一部分没有伴侣的,又心痒难耐,想上网找刺激,因此网上裸聊类的敲诈勒索诈骗也高发。
这几类诈骗,毫无例外指向一个重要作案前提——受害人的迫切需求。
口罩之于防疫期间的我们,
游戏装备之于沉迷游戏的我们,
视频裸聊之于心痒难耐的我们,
都是迫切需求。
正是当骗子了解到我们产生迫切需求时,他们才有了诈骗的可乘之机!这时候,他们以我们无法产生同理心的低道德感将我们麻痹,迫使我们大意,诱使你做出先期投入。有了第一笔投入,你就相当于被骗子撕开了一个口,接着他再运用沉没成本的心理战术将我们彻底击垮。
因此读者朋友们,被骗并不是因为我们傻,或者知识水平不够,实在是因为我们的道德感和羞耻心让我们无法对骗子的行为产生同理心。因此,和陌生人进行交易时不要去判断对方会不会骗我,而是凡事要找好抓手。所谓的抓手就是维权渠道,和陌生人做的所有交易都要通过你熟悉的正规网上商场进行交易,任何其它形式的交易都要做好这笔钱丢了就不要了的准备,切莫陷入沉没成本的无穷地狱里去。
认识到这一点,其他的刷单诈骗、网络购物诈骗,招嫖诈骗等等,你都不会再上当了,甚至谈恋爱都会小心很多。这个被口罩骗去的学费也算学到了教训不是?
最后,教大家一个可能要回学费的方法。(只支持微信转账)
疫情期间,如果通过微信购买口罩被骗,且已经转账的,可以这么操作:
1.打开微信,点击“我”——支付——钱包——账单(在手机右上角)——找到具体那笔转账——对订单有疑惑——被骗投诉——其他骗钱方式——填写“利用新冠疫情出售口罩或防护用具诈骗”——提交。
2.或者当发现微信对方是骗子,可直接点击对方头像——点击右上角“...”——点击投诉——存在欺诈骗钱行为——肺炎疫情相关——提交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