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软化措辞
在我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越是想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我们就会越想用强硬的态度去说服对方。就像父母经常教训孩子一样,往往态度是比较强硬的。不会沟通的人,在关键对话的后期,就会带给别人针尖对麦芒的感觉,其实也就是两个人的措辞都非常的强硬。在和他人进行交流时,怎么样才能算是软化自己的措辞呢?我们可以谨慎地把话说成是自己的态度,例如我认为,看起来,我注意到,我感觉等等。软化措辞可以避免引起别人的反抗心理,以此来达到和平交流。
2.关键词:关注自己的行为
在你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你可能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如果你非常关注问题本身,你可能会遗漏了自己的情绪。此时你就需要去站在更高一层地方,以第三者的角度去审度自己,是否脾气暴躁?是否用用了太多绝对的语气?是否非常的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推断自己的情绪,在发现自己情绪不对劲的时候,不妨深呼吸一次,将自己的行为缓和,然后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要去恶化氛围。慢慢的把话题拉回正轨,注意自己的最终目标。
3.关键词:了解动机
我们通过回顾自己的想法,找出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去和别人分享我们的观点。他人和我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其实也是从行为到事实的过程。“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我们去询问他们的观点,了解到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再跟他们描述一遍,确定想法,再进行深入的了解,就可以总体的知道别人生气的原因。整个过程,我们就是在了解别人生气的原因,了解他们的动机,了解他人的动机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然后想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解决彼此矛盾的方法。
摘录:
1.当你完全相信某个观点时,想要让你缓和咄咄逼人的语气是很难的。毕竟,当你知道对方的想法不正确时,又怎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2.好奇。当你确实想听取对方的观点时(你也必须这样做),了解事实的最好方式是为对方营造安全感,让他们说出为什么会在对话中表现出沉默或暴力。
感悟:
我今天主要学到的内容是,在沟通交流时,不要用太过强硬的语气和态度,这样反而可以让别人更容易接受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自己的行为来及时调整我们的语气和态度。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去了解别人的动机。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动机和他人的动机,才可以提出一个是双方都满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