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秋丹转发永福村的巜曾经我也产后抑郁过》以及她写的一些评论和感言,勾起了我对这个话题的思索。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曾抑郁过,不曾知道抑郁的人在经历怎样的黑暗,不知如何去关爱一个抑郁患者,那么就如“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也深深地陷入抑郁的泥潭里,在最初的时候,拼命挣扎,试图挣脱,然赿努力越糟糕,直至赿陷越深,当某一天,彻底接受自己的状态时,才得以一步一步的走出来。作为一个曾经的抑郁患者和未来可能的抑郁患者,我想对自己及身边的人说,抑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不了解它。
抑郁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就是焦虑没得到有效应对所致,而引起我们焦虑的症结是那些一直没被满足的需要在作祟。当我们知道前因后果时,就可以沿着“需要”这条藤顺藤摸瓜了。
如果我们给一个抑郁患者咨询时,或者去关爱一个抑郁的病人时,我们该如何做可以给她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三点:
首先,我们要能够接受“抑郁”,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或别人患“抑郁”的事实,总会觉得“我或他这么乐观开朗活泼的人怎么会抑郁?抑或,她是医生或学心理学的人怎么能得抑郁?天天好吃好喝的,让你衣食无忧,还有什么可抑郁的?……”林林总总都是对抑郁的不接受状态。我们要接受,抑郁是每一个人都可能发生的。但凡,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只要有欲望就有需要,有需要就有不被满足的时候,不被满足又没有合理应对就有可能抑郁。如此想来,发生抑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其次,我们要和抑郁患者共情。共情,心理学的概念就是设身处地为他/她着想。当面对一个抑郁患者时,在认真倾听的同时,我们努力试图去感受他/她的感受,理解他/她的理解,沿着他/她的情绪情感去找到他/她的需要,而不要去评判、否认和指导。比如说:有时,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说,你这样不好,那样不对,你应该怎样去做。当抑郁患者一听到我们诸如此类的话,感受到的是我们的批评和说教,而不是爱和理解,他/她们就会把刚打开的心门关上,一旦抑郁患者关上心门,你的任何帮助也就变得无效了。真正的共情是无论抑郁患者有什么奇思怪想,做出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你都觉得在当时当下是可以接受的,被理解的。唯有这种深深的理解才会真正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支持”是唯一能给到抑郁患者的有效帮助。这个支持当然包括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只有当抑郁患者感受到强大的支持,才会一步步的迈出黑暗,走向光明。而爱是支持里最强大的动力,尽可能的去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看到自己和她们的需要,力所能及的满足它们,你就是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感恩在我最艰难时刻,我的家人给我最有力的支持。在我最糟糕的时候,是我先生给了我最长情的陪伴,我的妹妹给我最深刻的理解和关爱,我的妈妈给我最伟大的包容和接纳,我的大家庭里的伯伯,姑姑,姨妈,哥哥姐姐嫂子们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永远记得哥哥在我最无助时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你背后有大家,有我们,任何时候有困难,记得和我们说。”那一刻听到这样的话,我泪流满面!感谢家人们的爱,感谢自己生长在这样温暖和睦的大家庭里!
感恩我的月嫂莲姐,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挺身而出,大义凛然的帮我𠄘担了部分母亲的角色并给予我无条件的爱和陪伴,让我得以顺利走出抑郁的黑暗,并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和身体!感恩这美好的相遇!
感谢我的同事和好友们在黑暗时期给我的宽容,鼓励和支持!有你们在,真好!谢谢你们,我的亲!
因为懂得所以理解,因为理解所以爱,愿你我他都会去懂得,去理解,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