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林间最后的小孩》-将自然还给孩子(2)

本文摘要:

本文是本书拆解的第二部。

之前说好的原定于上周五发表此文,因家里有急事儿,回了趟老家,推迟至本周一发表,对此深表歉意!

本文接上一篇文章《拆书-《林间最后的小孩》-将自然还给孩子(1)》,通过两个部分,对大自然的认识做进一步的论述:自我的感受(包括四个方面: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关于危险的思考,关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游乐场真的那么重要吗?);供你参考的几个主意。

另外,文末有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请注意查收。

美国十大教育畅销书

/ 03 /自我的感受

结合自我的经历,和你谈四点感受。

(1)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轮回是生命的重要形态,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清晰的体验到这种奇妙的生命之旅,养一株葫芦,我们便能观察到:发芽、抽条、开花、结果、收获,并且再一次播种进入下一个轮回。在体会生命的轮回中,我们观察到了生命的奇妙,感受到了耐心的力量,明白了每个个体都有值得尊重的一面。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验,是在照顾这个幼小的生命中,自然的心情流露,这个过程无需更多的语言,但它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却是强大的。

受父辈的影响,我也是非常喜欢植物。在很小的时候,我便能记下很多的植物的名称,在它们刚刚破土时我便能分清各种植物的异同,以及它们各自的生长特性,我对这些植物常常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至今还清晰的记得,在大雨中倒下的向日葵带给我的无助以及奇迹:那年,刚上小学我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了几株向日葵;快到秋季时,有几颗已经长出了大大的葵花饼;但一场大雨,这些让我骄傲的果实却成了它们的累赘,向日葵在暴雨中纷纷倒下,我不顾大人的劝阻,拿着铁锹,向它们的根部围土,独自站在雨中扶着它们,可惜暴雨后的向日葵,几乎是全军覆没。最后的结果是:那些横七竖八即将收获的葵花被连根拔起,扔出了院外。

这件事让刚刚上小学的我,体会到了无助和内心的煎熬,已经习惯了这一现象的大人们,没有一个人去雨中帮我;不过我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剩余的几棵歪歪扭扭的向日葵仍然坚强的活了下去,并且倔强的接触了果实,虽然很小。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种向日葵一定要埋得深一点!

大自然告诉了我这些简单的道理,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尊重植物的各种特性。可惜的是,我在以后的成长中压抑着自己的这种爱好,现在想想,这可能源于,我想加入男孩的群体,所以自然会放弃这种女性化的东西。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希望重新找回这些爱好。要知道,当我充满感情,添油加醋的为孩子讲述我的童年时,他总会不由的赞叹:“爸爸,你们小时候可真有趣/厉害!”

我们常常会哀叹,现在的孩子,不能像我们年少时,无忧无虑的和小伙伴们到处玩耍;也不能在没有任何限制下,和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很多人会认为,现在的孩子被太多的电子设备所吸引,从而失去了和大自然接触的动力;我们也可能会认为,现在的环境对于孩子不够安全。

现在的环境真的不如以前那么安全吗?

(2)关于危险的思考

相较于以前,我们现在的环境应该是更加安全了,但我们的直觉却总是在提醒我们危险无处不在,这不得不“感谢”无处不在的媒体。媒体本质上是好的,是为了提醒大家,但却于无形中约束了孩子对未知的探索,长期来看,是否会失去的更多?

对陌生人的恐惧让我们缺少对他人的关怀,也失去了对好人或坏人的辨识能力,甚至最基本的对抗能力;对过马路时的担心让我们强迫症似的,不断的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即使孩子已经很大了,这其实更加危险;对外部环境的忧虑,孩子失去了很多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很多高中生还要天天接送,如果孩子骑着车子去自己买点东西,那绝对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孩子,不管贫穷、不管地域,几乎都是“富二代”的抚养模式。

不由的要感叹一下咱们年幼时的情景: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自己生班里的炉子(我住在北方农村);二年级的时,就有同学帮我补轮胎;三年级时,我便要6点起来,冬日里,漆黑一片,就要骑着辆28大车,扭着屁股去体校训练。现在想想这倒成了一笔财富。

是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去冒险了吗?不是的,我家小朋友就非常喜欢在小区里的几棵书上爬来爬去——虽然我知道他是想显示自己有多厉害——其他小朋友也一样,爬树时欢喜的不得了,我猜想这是因为紧张、刺激和成就感,在爬树的过程中都得到了满足。

可惜,现在的环境阻隔了孩子与自然的接触。一方面,基于城市的发展,很多自然的东西被限制了,比如搭帐篷、烧烤、在草地上奔跑,在很多小区,爬树是要受到谴责的。另一方面,我们越来越害怕那些所谓的“隐藏危险”,但事实上这种危险远小于开车所造成的危险,但又有谁会因此而放弃开车出门呢!

(3)关于周围环境的变化

很多东西消失了并不是因为它的不合理,而是因为我们不得不让步于城市的发展,这是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而这些消失的东西,恰恰又是最能让孩子们释放天性的东西。

小区里整齐的草坪决不允许孩子们踏上去一步,仅有的一点空地也被种上绿植,我们并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更不想去搞明白孩子们最期望的是什么?

有趣的事情发生在我所在的小区,有人挑战了这种权威。一片荒地被精心的耕作且种上月季后,孩子们却仍然把他当作一片荒地,在里面玩耍,结果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其中,几次折腾后,物业最终做出了妥协。小区里有了一块真正的荒地,可它却成了孩子们快乐的,随意挖土的天堂。

与自然亲近是人的本能,这是人类演变过程中留在基因里的东西。现代科技的发展却限制了孩子感官功能的全方位发展,比如,孩子的视觉体系会从宽广的自然缩减到眼前的屏幕;听觉体系会从大自然空灵的声音转为手机里单一的故事。当孩子看和听的声音越来越大,听觉和视觉,甚至是触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并没有对此做过深入的研究,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用进废退,一直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应该限制孩子和所谓的高科技的过度接触。

可惜,想在城市里实现还自然于孩子,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出于孩子的本性,他们在遇到沙子,遇到和自然接触的机会时,他们会不自觉的和这些东西亲近,并保持长久的热情,我只是希望父母们能够意识到这其中所蕴含的深义,还孩子以时间,放手让他们去干这些无聊”的事情。

(4)游乐场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之前的错误认识:我原以为相较于自然,孩子更喜欢游乐场,所以每次去公园,都会不自觉的排除那些没有游乐场的地方,由于这个错误的认识,在孩子很小时,我们每次出旅也仅限于各大城市的人工景点。

这本书彻底的纠正了我的这个认识。我曾经也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玩,越来越不知道怎么玩。现在看来,更可能的原因是,我们认识上的狭隘限制了孩子的探索,我们无端的约束减少了孩子探索的时间,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大自然,我们需要充分的利用每一个机会和它接触。

/ 04 /供你参考的几个主意

以下均为个人实践总结。

(1)和孩子一起观察植物的成长,动物的演变,感受生命的变化。最好能做一个植物的成长记录,每次记录时让孩子去描述一下所看到的情景,然后由你记录下来。

我记得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的后记中提到了小林校长的习惯:他非常热爱大自然,常常会盯着一株植物看很久,望着远处的垂柳若有所思。我也有这样的习惯,虽然我不知道小林校长看植物时会想什么,但紧盯着新生的枝丫,看着它们颜色的渐变、各异的形态,我总是能够很快的放松下来。

(2)把周围的环境看作最好的自然老师,为孩子建立一个博物学的环境。用一款简单的APP软件和图片搜索功能,我们能随时、方便的查询并记录各种未知的生物,我相信久而久之这就便是一笔财富。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通过自我的学习,为孩子讲述发生在身边有趣的动植物故事。比如,一球悬铃木,也要法桐,但它实际上来自印度,只是在引入国内时种在了法租界,所以它的名字是误传;又比如银杏是活化石树,源于300万年前,需要40年才能大量结果,现代是采用了嫁接的技术才将这个时间缩短为5~6年。此时,我们便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生物。

(3)阅读大量的书籍。这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事情,如果孩子真的爱上了自然,他便会不自觉的想进一步了解它们。

知识获取的途径有很多,我现在非常同意一个观点:付费就是捡便宜。因为有效的时间利用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宝贵,而最好的办法是将时间的效率最大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付费栏目往往符合这一特点,所以,与其将精力耗在寻找免费资源上,还不如节省些时间,让这些时间更有效地投入到知识的获取中,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多些思考,少报些无聊的课外班,把钱投入到更好的领域。

现在的付费知识领域很发达,各种牛人都在这里掘金,现在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局面:我们付费请这些牛人当我们的私人小书童。

当然,除却上面的方法,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带着孩子走到大自然中去,去实践书本上的知识。毕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都很重要。

最后引用文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即使最全面的研究不能全部展现直接的接触自然体验的益处。正如挂在普林斯顿大学爱因斯坦办公室里的那句话: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能算的清楚,也并非所有算的清楚的东西都重要。我们要听从身体的感觉——这句话是我加进去的。我们不需要等待更多的研究来证明我们的常识或天赋,其实现在有可能都晚了。


#心理学知识-15 #

自我03│自我的组织力:当一个人的自我在高压下感觉散架的时候,或者被击溃而瓦解的时候,能不能重新组织起来。地自我组织力的人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不想看不利的信息,以此来维护自恋。不要和人性较劲,对于自我组织能力差的人,要多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故事:花剌子模国国王摩柯末苏丹,因屠杀了成吉思汗的商队而发生了战争,苏丹本人也参与战争,但也惨败,这对于常胜将军苏丹来说打击很大,在那之后,他一直躲在遥远的都城,再也不敢和蒙古军对垒,不尽如此,报来坏消息的信使就被喂了老虎,反之则升官发财。结果,花剌子模国被蒙古彻底毁灭,九成国民被屠杀。

——来自《武志红心理学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摘要:我们年少时都曾在自然中畅游过,那是我们记忆中最为美妙的回忆。我们也曾感叹现在的孩子玩的东西那么多,可玩的...
    石头聊家庭教育阅读 1,381评论 0 3
  • 我把纸片折叠成信件 却寄不出 这份思念 那年纷飞地花瓣 是落在你掌心的浪漫 还是我扣在你发间的温暖 我想再看你...
    惊涛的诗阅读 329评论 4 7
  • 很久很久没有写文字了,以至于不知怎么表达文意,这季节变换的风冷冷的吹过,我便颤颤的用手指在这屏幕敲出零零碎碎的思绪...
    漠小陌阅读 1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