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海红,生于一九六七年九月,文化程度初中。
闫海红生长在农村,爸爸是县水工队工人,母亲农民。上有姐姐,下有弟弟,本人从相貌上看,一双眼睛有些漂斜,眼神细柳,笑起来眯成一条鏠,嘴角微微有酒窝,如果你要细看,还是心有灵犀。说话虽然好像不很入辙,办起正事来,还是有板有眼有两下子哩。
闫海红,文化程度不算高,文不能提笔,在农村劳动过日子,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几亩地收种全靠他一人来劳作。一有空闲时间,他还去乡下收购些疏菜,水果,每逢三六九日街道有集,他还会做些小生意。挣不挣钱是另外一种说法,起码表明他还在为过日子、养家糊口而努力奔波着。于是他就下咸阳、下西安,跟着村里一帮人出门在外打工。在外边打工,从打工的小工头和工友,都认为他是个老实人、憨厚的人、或者叫好欺服的人,平时干活多,拿钱回来是廖廖无几。无防,古人有句话:“吃亏人长在吗!”他就是这样一种人。
闫海红在他同班同学里,或在他同村周围人的心目中,一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凡是村里爱开玩笑的人们,都用瞧不起的有色眼镜来评说他。可是闫海红人心善良,胸怀宽广,不管村子里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只要是出力帮忙的活儿,他都会尽心尽力去干,而且还要干好。村子里凡是谁家安葬老人,他都去帮助打墓。打墓是个苦差事,一般要干四五天。夏天打墓汗流浃背;冬天打墓天寒地冻。土要一镢头一镢头的挖;还要一锨一锨把土抛上来,这些苦活累活青年人不会去干,给多少钱都不干。闫海红去干,说明他是一个有善良心的好人。
闫海红,有三个儿女,个个长得如花似玉,出落的亭亭玉立。就在改革开放这些年里,他一介布衣,永远都是农民,他看到社会在发展,村子里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新房子,他也把自家的老房子扒掉,身单力薄,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帮忙或从经济上援助,他硬是凭着一根筋的单纯想法,不愿意掉队,不愿意让人看笑话。就自做主张,请来盖楼的师傅,开挖地基,购买材料,一座一层堑新的楼房拔地而起,而且装修的焕然一新。这件事让人刮目相看,不管咋说,他有能力、有本事,改变了他家庭居住环境。
闫海红现己年过半百,孤身一人,生活过得平平安安,在女婿的照顾下,长年出门在外打工,挣几个零花钱,解决了他日常生活消费。只要一下班,回到家里照顾他年迈七十有八的老母亲。
闫海红一生做到了忠孝两全,是个讲义气的人、是个诚实的人、顶天立地,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当他从离开他的老父亲那时候起,一直关爱着这个家庭,关爱着儿女。他最大的好处,看是头脑简单,并不简单,以人爱之心,和弟弟姐姐,从来不争不吵,不闹意见,大亊小事从不计较,恹恹的一笑而过,总是和睦相处。他和村子里乡邻关系、村民关系,同样也是相处的平平安安。如果有人说些不堪入耳的话,他也是默默的回避。用农村的一句话说:“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就这样把矛盾化解为夷,这也是他一生做人的基本底线。如今他也是儿孙满堂,不愁吃、不愁穿,每天还抽着芙蓉王香烟,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他就是没有文化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