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陪孩子出去走走逛逛,偶遇一件农村老物件:粮罐(昨天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yangtuan”),不禁浮想联翩,脚也像粘在地上一样,怎么也挪不动,我就想一股脑儿的将我与“yangtuan”的故事分享给孩子。
传说中的yangtuan
“妈妈,妈妈,我们走呀,你怎么还站在这里不走,这个家伙有什么好玩的呀”,我顺势坐下,一把拉住孩子,对她娓娓道来,我家的“yangtuan” 故事。
80年代中期,江苏某个县城某个乡镇某个村的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暑假生活的全部几乎就是围着这个“yangtuan”转。
几乎每家的父亲母亲在凌晨3,4点就起床去地里干活了(那时候农村刚刚分田到户),家里煮早饭的任务自然就留给我们这一群孩子。
记得刚刚放暑假第一天,母亲丢给我一句话就出门去了,我一觉醒来已经是8点多钟,大脑里只有这么句话“起床煮早饭”,可我压根就不知道我家的粮食存放在哪里呀,赶紧跑到奶奶家求救,奶奶随后一路小跑跟着我回来了,轻轻推开门(奶奶向来小心翼翼,况且她孙子还在睡懒觉呢),奶奶指了指家神柜旁边那一个又高又粗的大家伙(过年用的蒸笼也放在它的上面),你家的粮食都在这里呢。
我一看当场就傻眼了,这可怎么能够拿得到煮早饭的粮食呀(我当时只有差不多它的一半高)。赶紧叫醒了比我贪睡100倍的哥哥,我们说一起想想办法,果不其然还是我家哥哥聪明,他让我拿来2张爬爬凳,一张放在外面,踩着它爬到“yangtuan”上面,然后小心翼翼的一层一层的取下蒸笼,另外一张爬爬凳让我丢到“yangtuan”里面去,好让我再踩着它下到底部。
第一次找粮食的过程虽然不易,但是却让我们从中找到了类似现在所说的“商机”,我俩一嘀咕以后我们和同村的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时候就可以躲这里呀,我们可以保证永远是赢家,说着说着心里乐开了花。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与“yangtuan”结下了深情厚谊,几乎每天都爬里爬外,一会儿取粮食做饭,一会儿和小伙伴捉迷藏。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躲进去(捉迷藏有规矩,不许带任何工具,所以我的爬爬凳只能乖乖在一边躺着呢),她们明明知道我在里面,也不来找我了,她们认输了,可我呢,快要被闷死啦,我在里面拼命敲啊敲啊,一边敲一边哭着说,我下次再也不躲这里了,我下次躲你们好找的地方,孩子的心地毕竟是善良的,很快她们将上面的沉重的盖子拿掉,放我出来了。
和孩子话说这些的时候,我们的旁边不知不觉的站了几个人,原来是看我说得眉飞色舞的,他们也饶有兴趣的停下来听一听我们的故事而已。
后来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大姐说她也有和我一样的经历,躲到里面出不来啦,哈哈哈,同是“yangtuan”沦落人。
今天准备写这些前,我赶紧的打电话给母亲大人,她不紧不慢的说,我家的“yangtuan”还在还在,知道你喜欢这些,我们都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