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觉抑郁,你活在过去;如果感觉焦虑,你活在未来;如果心平气和,你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意味着全身心体察。
清晨醒来,感受一下因长长的睡眠而带来的饱满精神,回味一下或清晰或模糊的梦境,分辨一下是想马上起床还是享受躺着的惬意。当喝当天的第一杯水,手拿着或温暖或清凉的水杯,熟悉的味道在口腔里稍作停留,以一定的速度流向咽喉一路向下,滋润着身心。
当下由一系列的感受组成,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和身边的世界一一连接,向你传送着信息,形成对世界的感觉。阳光温暖、雨天阴沉、花开娇美、绿叶生机,自然只是一种存在,是人的感觉在不断赋予意义。
活在当下,意味着不在过去里流连。
过去的无论是美好还是痛苦,都已经过去了,美好无法再来一遍固然让人心生遗憾,痛苦也不必再重演却是令人愉悦。如果我们总是在过去的时光里流连,会给过去加上滤镜,让美好显得更好珍贵,从而忽视眼前的美好。在小说《飘》里,阿希礼是美国南方富有的庄园主,一直过着恬静优雅高贵的生活,南北战争后一切都变了,他无法面对在破败的环境里重新建设的困境而逃避,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中,这也让他曾经英俊优雅的男性魅力消磨贻尽,从少女时代就一直痴心喜欢他的斯佳丽在看清了阿希礼的软弱后,爱的光环也随之消失。
过去的痛苦也不应该成为现在痛苦的理由。近些年来原生家庭论越来越被推崇,似乎一切当下的行为都能用原生家庭的影响来解释,原生家庭令人痛苦成为一生的痛苦源头。人的生活需要解释,如果今天的不如意可以解释为幼时的经历,会得到安慰。如果昨天的痛苦一起延续,那成长还有什么意义呢?力量更强大、视野更开阔、可得的资源越多,不是更应该超越那个弱小的,没有能力反抗的自己吗?
活在当下,意味着不盯着未来。
未来导向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我们要被限制自由?忍受枯燥?时刻服从?减少娱乐?全是因为我们觉得付出努力,哪怕是违背自己意愿的,会在将来得到好的结果。压抑及时行乐,强迫自己做正确的事,都是因为有未来的想像。以未来为导向的人注重营养均衡以保持未来的身体健康,注重学习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保障未来的竞争力,注重社交对象质量来对未来的发展有利。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是未来导向的,都是看得远的典型。
如果一直盯着未来,就会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感,会有无数次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体验,而预期和现实的冲突会令人焦虑。把目光从看向未来转到当下,意识到未来也是由当下一点一点的构成的,不错过享受当下的美好,让生活纯粹一点。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没有提前计划好的那样有条理显得无序,却可以充分享受每时每刻不预期的新鲜感受,当下感更强。
当下,在天地之间,可以同时感受天的浩大和地的深厚;当下,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是过去的集合是未来的前奏;当下,在你我之间,分享着彼此在一起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