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顺序:
                提问 --- 文段 --- 选项
第一节 中心理解题
【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
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解题思路:寻找中心局
        1. 重点词语
        2. 行文脉络
一、重点词语之关联词
(一)转折关系
典型标志词:
 虽然 ······ 但是 ······
 尽管 ······ 可是 ······
 ······ 不过 ······
 ······ 然而 ······
 ······ 却 ······
 其实 / 事实上 / 实际上
理论要点:
                转折之后是重点
【提示】:错误选项特征
1. 转折前的内容
2. 围绕例子、原因、背景······的表述
3. 无中生有
4. 与文意相悖
5. 绝对表述
略读句子特征:
 例子:比如 例如 诸如 譬如 等
 原因:因为 由于 : ─── 等
 背景:近年来 随着 在······背景下 等
重点词语之主题词:
    1. 文段围绕其展开
    2. 一般高频出现
    3. 多为名词
    4. 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二)因果关系
典型格式:
 因为 ······ 所以 ······
 由于 ······ 因此 ······
理论要点:
                结论是重点
引导结论的标志词:
1. 所以   因此  因而  故而  于是  可见  看来(为什么、为何)
2. 导致    致使    使得    造成
补充技巧:结论词出现在尾句,大部分情况下是对前文的总结,其后是文段的中心
【知识链接】
结论句出现在文段开头 / 中间,之后仍有其他语句
- 之后的语句是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心局扔为结论句。
Eg:小张是开公司的,因此非常有钱。他在银行的存款······,名下房产······。
- 之后又出现并列、因果、转折、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Eg:因为我爱吃,所以我很胖,同时攒下的钱也少了。(因此 + 同时)
 因为我爱吃,所以我很胖,但是我有女朋友。(因此 + 转折)
(三)必要条件关系
典型格式:
 只有 ······ 才 ······
理论要点:
                必要条件是重点
                必要条件即 “只有” 和 “才” 之间的部分
Eg: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成功上岸。
【知识链接】:对策常考很重要
Eg:只有大量刷题才能顺利上岸(必要条件形式)
 要想顺利上岸必须大量刷题(对策形式)
对策标志词:
1. 应该   应当  必须  需要  亟须  亟待+做法
2. 通过 / 采取 ······ 手段 / 途径 / 措施 / 方式 / 方法 / 渠道,才能 ······
3. 呼吁    提倡    倡导    提醒    建议+做法
4. 前提    基础    保障    关键
行文脉络:
1.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2.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解释说明(意义效果)
3. 对策 + 正反论证 / 原因论证
重点:解决问题
非重点: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意义效果(常挖的坑)
【提示】:对比择优思维(答案都是比出来的)
 Eg:文段:我要找女朋友
                   选项:A:女神        B:抠脚女汉
【知识链接】:
当文段中只有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的部分时,"解决问题" 通常会作为正确答案出现在选项里。
Eg:大量吃蒜不好 ······
 A:吃蒜要适度
 B:大量吃蒜不好
 C:应该多吃生姜
【知识链接】:反面论证
    1. 你应该好好刷题,这样才能提高成绩。(正面对策)
    2. 如果你不好好刷图,就不能提高成绩。(反面论证)
典型格式:
 如果 / 倘若 / 一旦 ······ + 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
 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Eg:现在题目难度越来越高。如果你不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就会做错。
【常见错误选项的特征】:假设变成现实的表述
Eg:如果我此去不回,请帮我擦干她的眼泪,照顾好她。
重点词语之程度词:
        标志词:更   尤其  正是  特别是 真正  根本  最(核心、突出)等
        理论要点:程度词所在的语句通常为重点
(四)并列关系
理论要点:
                概括全面完整
文段特征:
    1. 包含并列关联词,如此外  另外  同时  以及  " ; "
    2. 句式相同或相近
    3. 无明显其他关联词语
选项特征:
- 两方面情况:和、及、与、同
- 更多种情况: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
【拓展】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 VS 古今对比
时间顺序展开的并列:至少三个方面,且无其他关联词引导
        夏朝······ ;商朝······ ;秦朝······ ;东汉······ 
        早期······ ;此后······ ;如今······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古今对比:两个方面,且有转折/程度词表强调
        过去······现在则是······ 
        以往······但是今天······ 
二、行文脉络
理论要点:
                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征
中心句特征:
 观点(对策、结论、评价)
分述句特征:
            1. 举列子:"比如" "例如"    "······就是例证"等
            2. 调查报告、数据资料等
            3. 正反论证
            4. 原因解释
            5. 并列分述
【知识链接】:总──分(观点 + 解释说明)行文和重点词语想结合
 中心句后为不同类型的解释说明
Eg:1. 全社会要形成抵制不良信息的 "防火墙" 就要······。因为,······。比如······。
 2. 近年来,国际形势······。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因为······。
 3. 分享经济就是······的经济模式。例如······。分享经济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均······。
【知识链接】:分──总
        1. 结论、对策
        2. 代词(”这“    ”此“)引导的尾句需关注
常考标志词:
 所以 因此 可见
 对此 / 有鉴于此 / 尽管如此 / 在这个意义上 / 从这个角度说
 换言之 简而言之 换句话说
第二节 细节判断题
【提问方式】
 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 / 不正确的是······
 符合 / 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从文段中可以得知 / 推出的是······
一、典型细节题
错误选项类型
- 无中生有 
- 偷换概念(替换、混搭) 
- 
偷换时态  将来时(将要 立刻 趋势 以后)  完成时(已 已经 了 完成)  进行时(正在 在······中 着) 
- 偷换逻辑 
 快速解题技巧
- 
对比项:  标志词:A 比 B 更······  A 高于 / 优于 B  利大于弊 
- 
相对绝对项:  绝对表述:一定 必定 都······ (错误↑)  相对表述:可能 也许 往往······ (正确↑) 
【提示】对比项、相对绝对项,只是提供一个优于验证的顺序
3. 表述与实际不符项
二、细节主旨化
理论要点:
                优选契合主旨的选项
细节判断题小结:
- 审清提问(正确 / 错误;中心 / 细节) 
- 
选项短,带着选项关键词读文段; 选项长,先读文段,把握大意,再比对选项文段难理解,拿选项一一比对; 文段易理解,可先读文段 
- 读完文段,契合主旨的直接选 
- 
读完文段,如果是选非题,可优先验证表述绝对项、对比项  如果是选是题,可优先验证表述相对的 
- 关注常见的选项设错(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偷换时态、表述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