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的在小时候,我最爱看的类型电影里一定会有武侠片儿,比如《黄飞鸿》、《少林寺》、《天龙八部》以及《笑傲江湖》。
但是最近几年,电影院里几乎再无这类片子,即便有,看的人少,票房也是妥妥地清冷。
原因在于,时代变了。观众的审美与趣味也随之改变,当越来越多的观众在散场后不顾保洁大姐的白眼,坚持看完漫威电影彩蛋,也不愿意关心一把青冥宝剑引起的武林乱斗时,说明武侠片时到今日,真的已经走向没落了。
以功夫论高低、以侠义精神论家国天下的武侠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对故事的渴望以及故事背后潜意识投射的需求,它的确就该像美国的西部片那样安静地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还是会有对武侠片情有独钟的编剧或导演,坚持孜孜不倦地拍武侠。
而他们坚持的唯一理由,就是有个好故事,和鲜活的人物。
《剑雨》就是一部既美又江湖的好片子。
首先,它先是一部上乘的商业电影。
商业电影的最大目标就是讲一个吸引人的好故事。虽然电影用了一个女杀手隐退江湖过上平凡生活却又遭遇往日同伴追杀的老梗搭设了故事主线,但后面一层又一层嵌套的故事与背后的真相,反而让普通的老梗变得悬念迭出和富有张力。
这个设定不同以往的武侠片,没有秘籍、没有号令群雄。简单好懂,说穿了就是一个人告别过去的故事。
洗心革面的江湖杀手放下一切恩怨回归普通生活,遇到了一个善良憨厚的青年,从此过上了岁月静好的安稳生活。却不想树欲静而风不止,过往的同伴依然不愿放过她而杀上门来……
朴实的小镇青年,好不容易讨上了一房媳妇,却没想到自己的老婆却是江湖上武艺高强的女魔头……
电影在设置悬念和铺叙情节上同步进行,用合适的节奏带动观众一路解密下去。
先用故事塑造人物,再用故事的故事解释人物的行为。这样的描写和叙事,不仅体现在男女主身上,还体现电影里的其他群像。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伏笔和揭示,各种线索一明一暗交织在一起,既清晰又生动。比如,黑石首脑的秘密身份、彩戏师内心的诉求、绽青的杀人、细雨逃亡的不安……
悬疑片的特质再加上动态的武打之美,《剑雨》绝对称得是上技巧纯熟,结构精巧的商业电影。
其次,《剑雨》体现各种细节之美。
电影除了在结构上工整精致,在镜头和细节处理上既节制又细腻。
节制是指导演没有卖弄演技和技术,用最直白简单的镜头语言让观众跟着剧情走而不致分心。细腻则是指不论各处的背景音乐、场景呈现、还是主人公的服饰动作都为讲好一个故事服务,只为将观众完全代入。
就像:男主欢快地跑向市集蔡婆的摊子,眼睛却偷偷瞥向女主;在茶铺避雨时男主指着从廊下摔落的鸟窝若有所指;女主为了试探男主雇人揍了男主个乌眼青,而同时进入观众视野的却是茶叶蛋;因为沉浸爱河,女主不断鲜艳的钗裙;众杀手相逼女主而抛下的假人头;以及符合人物特性各自值得玩味的台词。所有的这一切都体现着精心设计之后的细节之美。无论是恋爱甜蜜中的雨中街巷、还是女主跪在禅师面前无助与迷茫,镜头在交叠、人物不断进入、淡出……
当所有的细节都在围绕着讲好故事这个核心的时候,一切都那么浑然天成。
第三,江湖的真实与情怀
《剑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侠电影,它更像一个江湖电影。这个江湖没有快意恩仇,独步天下,而是充满了主人公在刀口舔血的情形下,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的市井生活状态。当然,融合在普通人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与小确幸中,同时也暗藏着江湖才会有的刀光剑影。就像影片名一样,这不是老天爷降下的自然之雨,而是身在江湖中就无可避及的牵连和爱恨纠葛。
所谓情怀,在我理解就是一部分人对某件事物或人拥有的共通喜爱和留恋。虽然武侠片离我们远去了,但对武侠片中那种对自我能力的极致想象和小我与大义的碰撞,还会存在我们的情怀当中。
当满屏出现各种武侠片特有的的动作场面时,我们依然可以在剧情逻辑的支撑下欣赏行云流水般的打斗或神乎其技。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把玄幻般的武打看做特效。
所以,当苏照彬导演用萨顶顶与吴青峰共同演绎的那首空灵的主题曲——《剑雨浮生》贯穿整体情绪流的时候,我们既能感受到阿难的决心:
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愿她从桥上走过。
也能理解禅师的慨叹:
死者乃为生者开眼,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来已成现在,现在已成过去,随心去吧,看能得否。
因为导演蕴藏在这部电影里的情怀、因为每个人在这部电影里都能领受到的不同美感、因为它以武侠电影的形式捕捉现代人的情绪,这让「剑雨」下的江湖既美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