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茶真的能去湿气吗

最近天气炎热多湿,容易导致脾气虚弱,在这样的长夏季节或暴饮暴食后,十分容易出现“鬼压床”的现象。

因此,鬼压床往往与脾胃不和、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调理好脾胃正是关键!

“脾虚”与“湿重”

“脾虚”和“湿重”有着莫大的关联:

● 若脾功能虚弱,运化水汽的能力下降,水汽就会滞留在体内,湿气自然会重;

● 而“脾”喜欢干燥,如果体内湿气过多,也会加重脾虚的情况;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如此一来,湿重和脾虚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使经常吃用赤小豆薏米这些利水祛湿的食物,湿气也依然反反复复,缠绵不去。

因此,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让脾的化湿功能正常,湿重脾虚的症状自然就会好转。

脾虚都有什么症状?!

●经常感到疲倦,昏昏沉沉;

●常有黑眼圈,眼袋也越来越大;

●大便形状软烂、黏腻;

●容易感冒,抵抗力低下;

●脸色发黄,无光泽;

●身型浮肿,小腹突出;

●失眠多梦,睡觉流口水;

●月经量过多,白带有异味;

●舌边有齿痕,舌苔厚腻。

脾虚湿重该如何调理?

李东恒的《脾胃论》中提到:

“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两不立,火胜则乘脾土位,此所以病也。”

意思就是:挑食,节食,暴饮暴食,过度吃寒凉、辛辣、大热之物等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损伤脾胃,此外情绪对脾胃的影响也很大。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有时候你有10个好习惯,只要有1个坏习惯,都会前功尽废。

很多注重养生的朋友,会吃山药茯苓、做艾灸拔罐……听说哪些能健脾祛湿,都跟着来一套。但其实忽视那些伤脾胃的不良生活方式,一边养着,一边伤着,就算有灵丹妙药,也未必能显效。

所以,调理的第一步是要把不良的饮食方式纠正过来!一日三餐,规律饮食,定时、定量、每餐吃7分饱,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其次,要结合健脾和利水的原理,在药食同源上入手调理,如国医大师邓铁涛的经验方——南芪薏仁茶,就是一个健脾为要、扶正祛邪、双重祛湿的良方。

国医大师的健脾祛湿良方


南芪薏仁茶方中的南芪(五指毛桃)、山药、茯苓、白扁豆均为健脾之药。“脾主运化”,脾的功能恢复正常,才能运化水谷精微和身体的水分,使营养运送至全身,最后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薏苡仁、白茅根、南芪、茯苓、白扁豆又有祛湿之效。白茅根为导邪之药,将湿邪通过小便排出体外。中医理论强调扶助人体正气以抵抗及预防病邪,同时亦强调给邪以出路,使其排出体外。


南芪薏仁茶的组方既补气健脾,又通过白茅根导邪,采用两种方式双重祛湿,使湿邪彻底排出。


但生活节奏快都是现代人的“通病”,煎煮中药对于繁忙的朋友来说,更是繁琐的工作。考虑至此,至诚金方中医馆特意把邓老此方制成茶包,只需浸泡在茶中,就能起到健脾祛湿之功。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健脾祛湿是个慢活儿,急不来。从生活和饮食上多下一点功夫,只有持之以恒,你才能发现身体的明显变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