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妈,我们生命中的温暖存在

2012年的3月8日,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我们的家庭迎来了新生命——儿子的诞生。这不仅是家庭的喜悦,更是我和爱人多年心愿的实现。当时,爱人已43岁,我也步入了46岁的门槛,这份迟来的幸福让我们倍加珍惜。

初为人父母,我们面对这个小小的生命,既兴奋又手足无措。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我们请来了一位月嫂。月嫂期满后,又继续陪伴了我们一段时间,直到她因家事不得不离开。随后,儿子的二姨接过了照顾的接力棒,但不幸的是,十个月后,二姨因身体原因回了老家。

正当我们为如何照顾儿子而犯愁时,原来的月嫂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来自赞皇县山里的阿姨。阿姨朴实无华,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心和能力。记得她刚来的第一天早上,我们为她准备了鸡蛋,她却连忙摆手说:“我还吃鸡蛋啊,我就不吃了。”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赶紧劝道:“必须吃,来到这了,就是一家人。”阿姨这才勉强吃了下去。

儿子小时候脾气倔强,一哭起来就喘不过气来,小脸憋得通红。每当这时,阿姨总是温柔地接过儿子,轻声细语地哄着,儿子总能很快平静下来。阿姨的到来,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更让我们的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

儿子说话较晚,但什么都明白。每天他就用一个“啊”字来表达需求,小手一指,我们就知道他要什么。那时候我们住五楼,没有电梯,阿姨常常开玩笑说:“我没劲把你抱上去了。”这时,儿子就会亲阿姨一下,为她鼓劲。后来,我们索性让孩子管阿姨叫“阿妈”。没想到,儿子自从会说话起,就真的管阿姨叫起了“阿妈”。

阿妈家里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非常优秀、懂事、孝顺。阿妈把这份爱也延续到了我们家,对儿子呵护备至。她不仅用心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因此,儿子对阿妈也极为尊重和依赖。

然而,阿妈也曾因头痛回家休息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儿子明显不适应新来的阿姨,总是闷闷不乐。直到阿妈回来,儿子才重新绽放出笑容。他早早地就在门口把阿妈的拖鞋放好等着阿妈的到来,那份期待和喜悦溢于言表。

阿妈和儿子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到周六日,阿妈经常带儿子去她女儿家玩。有一次,儿子甚至央求阿妈放学后直接去接他,但放学时我却去接了他。儿子一见是我,立刻问:“我阿妈呢?”我无奈只好给阿妈打电话,让她带儿子去了女儿家。虽然我当时有些失落,但看到儿子和阿妈在一起时的快乐模样,心里也充满了欣慰。

如今,儿子已经去北京读初中了,阿妈也回家照顾她的外孙女了。但我们的关系并没有因此疏远。阿妈时不时还会来家里做顿饭、收拾一下家务,就像自家的亲人一样。这份情谊永远也不会改变。

阿妈在我们家待了十一年,她不仅培养了一个懂事、优秀的孩子,更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和感动。我们感激她、尊重她、爱她就像一家人一样。阿妈的存在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可以超越血缘关系;有一种情谊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这种爱和情谊正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写于2024年12月12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