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绪很有意思,明明前一秒心情还不错,下一秒就开始郁闷,难过,懊悔,说来就来。
这两天都在为感情的事烦恼,其实很想跟谁好好聊聊,但是我擅于帮别人分析,一到了自己的感情困扰,基本就只会自我消化排解,学不会像朋友们那样对人倾诉,寻求帮助。
对家人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到大最害怕的就是被父母知道我在感情方面的波动。
有时候会想造成这样性格的原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害怕学会袒露情感的呢?
首先想到的就是童年决定论,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有很多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比如我妈虽然爱说我们从不干涉你,你快乐就好了,但是精神上面的枷锁隐隐约约一直都在的。类似的话也是在我工作之后他们才开始渐渐说的,之前我看起来的种种任性和最后他们的屈服,实际上都是在框架里,从没跳出过大天去。
笼子一开始就造得大一点,长大了还能用,但不能说笼子就不存在了。
再比如在很小的时候,我和爸爸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好的。那时候觉得爸爸年轻快乐又幽默,每天下班回家就陪着我一起疯,拉着我的手在客厅转圈圈,一圈又一圈,我仰着头一直笑一直笑。他还喜欢骗我的苹果或雪糕,“给我咬一口,就一小口”,然后每次还回来之后都少了好大一块,我闹他嗔怪他,跟妈妈告状,下次尽管很不情愿但最后还是照样拿给他吃一口;还有坐在爸爸自行车前面听他讲故事,当时真觉得他说什么都好有趣……
后来到了小学初中左右,他被调去了一个挺远的地方工作,每周隔三差五才能回来一次。我也渐渐进入了青春期,跟他的交流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远。我脾气性格里古怪的那一面开始显露出来,跟妈妈也吵架,吵到天翻地覆。就喜欢一个人待着,看书或者是画画,心里面都是愤怒和恨。青春期的孩子可怕,怒气经常会有要从头顶蹿出去的错觉,不知道那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负面情绪。于是渐渐跟爸爸的关系越来越差,这两年稍微转好一点,但也还是基本维持着没什么话讲,讲两句就会杠起来的状态。很难想象跟他亲亲近近的样子,更难想象跟他撒娇耍赖。后来在处理跟异性的交往方面基本都大同小异,维持礼貌的距离ok,稍微亲近一点都会让我难受。
说到吵架,我是从不道歉的那一方,我们总是僵持着,我可以忍住好久不说话,然后某一天又突然和好,和好也是因为对方跟我主动和好了。
我妈那时候可能也是要更年期,脾气跟我一样大。直到大学快毕业的某个时候,突然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她脾气变好了,温和了很多也宽容了很多。不知道之前很多年里她有什么排解不开的情绪,她跟我一样,也是从来什么都不说,反正不会跟我说。或许哪天我应该跟她聊聊,但是也很难想象我们会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去深入聊这些话题。
家里三个人其实都差不多,很少走心谈情感,父母肯定会谈心,但绝不会跟我谈,梗不善于表露爱意。他们两个可以在我背后谈论我,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听得见,但是不会直接跟我聊,聊的次数很少很少。印象中唯一一次也是最让我难受的一次,是初中时我买了一本类似男生女生那样的杂志,里面都是十几二十左右的作者写的青春躁动文学,按照现在的眼光看,无非就是一些少男少女心事,其实那时候我懵懵懂懂的也没有看进去多少,相比于文字我倒是更喜欢里面配的插图,现在网上应该还能找到一些,很经典很惊艳的的小龙女插画之类的。但是我那时候直觉就是这本书不能被他俩发现,于是藏在了床的抽屉里,结果还是被我妈翻出来了。某天放学之后一回家,就发现他们俩一脸严肃地坐在沙发上,然后把这本杂志往茶几上一拍,质问我这是什么?然后开始跟我讲什么这种书不适合我看之类的话,具体的我都不记得了,当时只觉得自尊受到了最大的伤害和羞辱,太恨了。恨我自己为什么没有把书藏好被他们发现,也恨为什么这种书就不能看。同学们明明都在看,而且他们买的成人杂志明明就大剌剌放在柜子里,我早都看过很多遍了,难道他们就不知道那样的杂志更有问题吗?我现在只记得还没等他俩说完,我就气得把这本书撕碎了。再之后,一切有关青春和感情的心事,一丁点都不想再让他们知道。
再有,对于我提出的很多想法,我妈第一反应一定是反驳,找毛病。这两年她似乎也知道这样不好,有时我说这件衣服不错,这个明星挺帅或这份工作很有意思,她也会给一些积极的回应说很好看或试试呗,而不再是太丑了吧或者这不适合你、这料子一看就不好之类的话。
我一直反感她这一点,但人就是会在不知不觉中长成父母的样子。之前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去公司,嘴甜的同事经常会夸两句:“这衣服真好看啊!”我的第一反应总是:“嗨,哪有啊,其实可便宜了。”
熟了之后同事就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呢,每次夸你说句谢谢不就得了,每次都要逼逼两句没有啊便宜之类的,哪那么多废话!我才惊觉,自己的潜意识里也习惯于把否定放在第一位了。
这样逃避、习惯否定和不善于处理跟异性的关系的弱点,让我在面对感情选择时一次次心口不一,无法表达真实情感。之后每次想起来除了难过就是懊悔,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不打破行为的惯性,人只会一次又一次重复之前的选择。
我相信宁缺毋滥,也有过几次选择的机会:选择耐心地听完心仪的男生想跟我说的话,毕竟他看起来是喝了点酒才鼓起勇气来找我聊聊的。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逃避,把他推走之后就再也没理过他。想想当时太傻气了,每次路上遇到就装不认识,后来还专门写了一封像是绝交的信。傻到家,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知道他当时想对我说什么了。其实当时和后来都非常非常想知道他的想法,但有什么用?人生不会重来一次。
过了很久很久之后,我辗转找到过他的联系方式,鼓起勇气给他发了一条类似道歉的短信,没有回音,没过两天那个手机就丢了,冥冥中自有天意吧。
前两年好不容易遇到个让我能够心动的男生,暧昧来暧昧去最后无疾而终。他刚表达了一点喜欢的意思,我就胡思乱想了很多很多最后又选择了逃避。其实现在想想,当时如果有勇气问一句,总归清清楚楚的有个结果,何必现在感到烦恼,又徒增一段不明不白的情感经历?
现在同样的问题又来困扰我了,区别就是我已经越来越失去对一个人动情的能力。到底要不要接受来自一个人主动的热情,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对我来说这么困难?判断一个人对我的情感,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想,要不就干干脆脆地问一句吧,但是好像还是有很多心理障碍,拖啊拖啊,还是一个人待着最自在,逃避装作什么都没发生最舒服。
心魔难除,后悔药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