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件事

  今天在得到学习了吴军的谷歌工作日,如何做好一件事,学习笔记如下:

  方法它是英语字母“Z”的样子,上下各有两根线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间有一根斜线将它们上下相连,斜线下面粗上面细。

下面我解释一下这三条线的含义。

下面一条线是基础,我把它称作基线。你可以理解成直到今天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工程知识,或者你所掌握的工程知识。当然对于不同人来讲,这条线的高度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专家,他的基线就很高,对于一个刚入门的从业者来讲,基线就很低。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建立在这条线的基础上,而不是从它的下面开始做起,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民间发明家花了一辈子时间搞出来的发明,除了让人家笑话,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呢?因为他们的起点远远低于这个时代的基线。

几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期节目,介绍几个中国民间发明家自己努力研制小飞机的故事。或许电视台的目的是励志,但是在我看来那种不讲究科学的蛮干、胡干除了浪费时间和金钱,根本不会有什么结果,他们花了一辈子时间和全部积蓄搞出来的东西,对社会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就算做成了,水平也太低。而水平太低的原因是他们脚下的那根基线太低了。

  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基线。大学毕业,比中学毕业,基线就高得多。对于大学毕业的人,为什么还要不断参加培训和学习,也是为了提高基线。很多时候,我不主张大学生退学创业,因为这让他们的基线太低。

接下来说说上面那条线,那是理论给出的极限,是无法突破的。你可以认为这是造物主创造这个宇宙时留下来的,比如光速,比如绝对零度,又比如能量守恒定律,以及我前面讲的数学上的很多极限,都是如此。

当然,有了基线,知道了极限还不够,还需要有一个能够扶着向上攀登的绳索,或者说阶梯。为什么下面画得粗,上面画得细呢?因为靠近基础的部分,全世界做的人很多,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很多,而越到上面,越接近有难度的目标,常常就没有太多的道路可供选择,甚至很多道路要靠自己探索,因此就越画越细。


工程师的工作,其实就是找到或者编织攀登绳索的工作。在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是普遍适用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我自身来说,底下那根线,继续去深造是暂时不考虑了,每天多学习,多争取去参加学术会议,多关注学术的最新动态,尽量提高底下的基线。具体的提升方法,现在想起的就是术前学习,术中专注,术后思考总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