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记忆中只有秋高气爽。暑热缱绻中,身上不知不觉地添上了一件外套。天渐渐升了起来,绿色渐渐远了。不过,秋水绵绵的今秋,却给秋天的北京留下了几丝不同的味道。
原汁儿原味儿的北京很难找到了,多少还有点儿痕迹的还是离不开什刹海那一片。赶个雨天儿的早晨去那儿溜溜,或许可以寻个难得的秋。
地安门大街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有家护国寺小吃店的分店。收起雨伞,推门进去,找个小方凳子坐下。去柜台那儿要上一个炸糕,点上一盘豌豆黄,再端上一碗面茶,这顿早点就算齐了。面茶照例是不能拿勺儿喝的,拿起桌上的花椒盐儿,在面茶浮头儿(北京方言,表面的意思)的芝麻酱上撒上一层儿,把嘴凑到碗边儿,转着碗让面茶缓缓入口,嘴里、胃里、心里,都是暖的。带着热乎劲,再撑起伞走进丝丝雨中,萧瑟也就甩到了脑后。
什刹海的夜是伴着天亮结束的。一大早儿,水边的胡同里几乎见不到人。夜生活的人刚刚睡去,逛京城的游客也还没到。从小吃店一路溜达过来,十来分钟就到了东岸的游船码头。待船家给你抹去座位上的雨水,踏上小船,打开开关,倒退、转向、前进,几个动作之后,小船驶向水中,什刹海顿时就成了一个人的水面。
雨刷刷地扫过湖面,溅不起雨滴,却泛起一层水雾,打在小船雨棚上的水也是几乎听不到声音,似润过心间的溪流。船过了银锭桥,眼前马上就是开阔的水面。岸边照例坐着雷打不动的钓客,坐在小马扎儿上,看着杆儿,却似乎鱼儿上不上钩都不重要。柳树的树梢几乎垂到了水面,岸上的柳,水中的柳,分不清哪里连在了一起、哪里是树,哪里又是影子。偶尔回望,看到船尾留下的水波飘散开来,俨然似一条大船留下的印记,散得很远,扩得很慢。
在雨中走一走什刹海的胡同也是有趣的。看看老院子的门档儿,摸摸大宅门儿门口的门墩儿,望望将府的高墙大院,想想几百年来这里上演过的平步青云和烟消云散,伴着秋雨走过,留下的是念着不过如此的嘴角儿。
什刹海的南岸有个茶馆,座位一直延伸到水上的露台。点上一杯乌龙,要上一条毯子搭在腿上,双手捂着茶杯,悠闲地靠在沙发里,看着野鸭一家在水面上优雅地游曳,远处的醇王府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时间就那么凝固在了那里。
那个可以呼吸的秋是美不胜收的,这个烟雨凄迷的秋也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北京的秋,不同之处在于一座城,一个故事,一段感受,一个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