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定义
数据库连接是一种关键的有限的昂贵的资源,这一点在多用户的网页应用程序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对数据库连接的管理能显著影响到整个应用程序的伸缩性和健壮性,影响到程序的性能指标。数据库连接池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
数据库连接池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数据库连接,它允许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一个现有的数据库连接,而不是再重新建立一个;释放空闲时间超过最大空闲时间的数据库连接来避免因为没有释放数据库连接而引起的数据库连接遗漏。这项技术能明显提高对数据库操作的性能。
2、数据库连接池:
2.1 原理
连接池基本的思想是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将数据库连接作为对象存储在内存中,当用户需要访问数据库时,并非建立一个新的连接,而是从连接池中取出一个已建立的空闲连接对象。使用完毕后,用户也并非将连接关闭,而是将连接放回连接池中,以供下一个请求访问使用。而连接的建立、断开都由连接池自身来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连接池的参数来控制连接池中的初始连接数、连接的上下限数以及每个连接的最大使用次数、最大空闲时间等等,也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管理机制来监视数据库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等。
2.2 常见数据库连接池及其特点
在Java中开源的常用的数据库连接池有以下几种 :
1)DBCP
DBCP是一个依赖Jakarta commons-pool对象池机制的数据库连接池.DBCP可以直接的在应用程序中使用,Tomcat的数据源使用的就是DBCP。
2)c3p0
c3p0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JDBC连接池,它在lib目录中与Hibernate一起发布,包括了实现jdbc3和jdbc2扩展规范说明的Connection 和Statement 池的DataSources 对象。
3)Druid
阿里出品,淘宝和支付宝专用数据库连接池,但它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库连接池,它还包含一个ProxyDriver,一系列内置的JDBC组件库,一个SQL Parser。支持所有JDBC兼容的数据库,包括Oracle、MySql、Derby、Postgresql、SQL Server、H2等等。
Druid针对Oracle和MySql做了特别优化,比如Oracle的PS Cache内存占用优化,MySql的ping检测优化。
Druid提供了MySql、Oracle、Postgresql、SQL-92的SQL的完整支持,这是一个手写的高性能SQL Parser,支持Visitor模式,使得分析SQL的抽象语法树很方便。
简单SQL语句用时10微秒以内,复杂SQL用时30微秒。
通过Druid提供的SQL Parser可以在JDBC层拦截SQL做相应处理,比如说分库分表、审计等。Druid防御SQL注入攻击的WallFilter就是通过Druid的SQL Parser分析语义实现的。
3. 主要配置说明
连接池配置大体可以分为基本配置、关键配置、性能配置等主要配置。
3.1 基本配置
基本配置是指连接池进行数据库连接的四个基本必需配置:
传递给JDBC驱动的用于连接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URL以及驱动类名。
基本配置 | DBCP | c3p0 | Druid |
---|---|---|---|
驱动类名 | driverClassName | driverClass | driverClassName |
URL | url | jdbcUrl | url |
用户名 | username | user | username |
密码 | password | password | password |
注:在Druid连接池的配置中,driverClassName可配可不配,如果不配置会根据url自动识别dbType(数据库类型),然后选择相应的driverClassName。
3.2 关键配置
为了发挥数据库连接池的作用,在初始化时将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放到连接池中,这些数据库连接的数量是由最小数据库连接数来设定的。无论这些数据库连接是否被使用,连接池都将一直保证至少拥有这么多的连接数量。连接池的最大数据库连接数量限定了这个连接池能占有的最大连接数,当应用程序向连接池请求的连接数超过最大连接数量时,这些请求将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
最小连接数:是数据库一直保持的数据库连接数,所以如果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连接的使用量不大,将有大量的数据库资源被浪费。
初始化连接数:连接池启动时创建的初始化数据库连接数量。
最大连接数:是连接池能申请的最大连接数,如果数据库连接请求超过此数,后面的数据库连接请求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
最大等待时间:当没有可用连接时,连接池等待连接被归还的最大时间,超过时间则抛出异常,可设置参数为0或者负数使得无限等待(根据不同连接池配置)。
关键配置 | DBCP | c3p0 | Druid |
---|---|---|---|
最小连接数 | minIdle(0) | minPoolSize(3) | minIdle(0) |
初始化连接数 | initialSize(0) | initialPoolSize(3) | initialSize(0) |
最大连接数 | maxTotal(8) | maxPoolSize(15) | maxActive(8) |
最大等待时间 | maxWaitMillis(毫秒) | maxIdleTime(0秒) | maxWait(毫秒) |
注1:在DBCP连接池的配置中,还有一个maxIdle的属性,表示最大空闲连接数,超过的空闲连接将被释放,默认值为8。对应的该属性在Druid连接池已不再使用,配置了也没有效果,c3p0连接池则没有对应的属性。
注2: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的时候会创建initialSize个连接,当有数据库操作时,会从池中取出一个连接。如果当前池中正在使用的连接数等于maxActive,则会等待一段时间,等待其他操作释放掉某一个连接,如果这个等待时间超过了maxWait,则会报错;如果当前正在使用的连接数没有达到maxActive,则判断当前是否空闲连接,如果有则直接使用空闲连接,如果没有则新建立一个连接。在连接使用完毕后,不是将其物理连接关闭,而是将其放入池中等待其他操作复用。
3.3 性能配置
预缓存设置:即是PSCache,PSCache对支持游标的数据库性能提升巨大,比如说oracle。JDBC的标准参数,用以控制数据源内加载的PreparedStatements数量。但由于预缓存的statements属于单个connection而不是整个连接池,所以设置这个参数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单个连接拥有的最大缓存数:要启用PSCache,必须配置大于0,当大于0时,poolPreparedStatements自动触发修改为true。在Druid中,不会存在Oracle下PSCache占用内存过多的问题,可以把这个数值配置大一些,比如说100
性能配置 | DBCP | c3p0 | Druid |
---|---|---|---|
开启缓存功能 | poolPreparedStatements | maxStatements | poolPreparedStatements |
单个连接拥有的最大缓存数 | maxOpenPrepared-Statements | maxStatementsPer-Connection | maxOpenPrepared-Statements |
连接有效性检测设置:
连接池内部有机制判断,如果当前的总的连接数少于miniIdle,则会建立新的空闲连接,以保证连接数得到miniIdle。如果当前连接池中某个连接在空闲了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时间后任然没有使用,则被物理性的关闭掉。有些数据库连接的时候有超时限制(mysql连接在8小时后断开),或者由于网络中断等原因,连接池的连接会出现失效的情况,这时候设置一个testWhileIdle参数为true,可以保证连接池内部定时检测连接的可用性,不可用的连接会被抛弃或者重建,最大情况的保证从连接池中得到的Connection对象是可用的。当然,为了保证绝对的可用性,你也可以使用testOnBorrow为true(即在获取Connection对象时检测其可用性),不过这样会影响性能。
有效性 | DBCP | c3p0 | Druid |
---|---|---|---|
申请连接检测 | testOnBorrow | testConnectionOnCheckin | testOnBorrow |
是否超时检测 | testWhileIdle | null | testWhileIdle |
空闲时间 | 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 idleConnectionTestPeriod | timeBetweenEvictionRunsMillis |
校验用sql语句 | validationQuery | preferredTestQuery | validationQuery |
归还连接检测 | testOnReturn | testConnectionOnCheckout | testOnRetu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