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父母对孩子轻易许诺。也许大人觉得向小孩子许下一个承诺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在孩子心里承诺的意义重大,一旦大人的诺言没有兑现,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就会改变,他们会认为父母是不守承诺的大骗子。所以,如果父母已经向孩子许下承诺,那就该履行自己的诺言,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才能树立家长的威信,发挥许诺的积极作用。在向孩子许诺前,父母要考虑应不应该许诺;许诺以后就一定要实现承诺。否则,许了诺却又不兑现,就相当于给孩子开了一张“空头支票”,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甚至还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承诺也就是随便说,不需要对承诺负责,以致对孩子造成不守信用的不良影响
案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从不欺瞒别人。即使在教育孩子时,他也是言必信,行必果,从不对孩子食言。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她的孩子哭着闹着非要跟着去。因此,她就骗孩子说:“好孩子,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妈妈回来給你杀猪吃。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立刻给妈妈“放行”,自己高高兴兴地待在家里,并且想象着猪肉的美味。左等右等,妈妈终于回来了,孩子一下子跑到妈妈身边,对妈妈说:“妈妈,快点杀猪吧,我都等不及了呀!”没想到妈妈却说:“杀猪?那可是咱们一家人半年的生计啊,怎么能杀掉呢?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杀猪!”听了妈妈的话,孩子号啕大哭。曾子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后,一言不发,转身去厨房拿了一把刀。妻子一见曾子拿刀走向猪圈,连忙阻止说、“我只不过是和孩子开开玩笑,哄他听话的,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对孩子说的话必须兑现。因为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待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听了曾子的话,妻子哑口无言。结果,曾子真的杀了猪,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猪肉,并且告诚孩子:只要是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显然,曾子的妻子对孩子说杀猪只是一句玩笑话,然而曾子考虑的却是关乎孩子成长的诚信问题。他在孩子面前树立了威信,也教导孩子要信守诺,这样一来,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像曾子一样,成为信守诺言的谦谦君子。
相信有很多父母的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还带有一定的欺骗性,这是一定要杜绝的。当父母跟孩子承诺又不兑现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就会想“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爸爸妈妈是个大骗子这样会破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在亲子沟通中,父母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孩子许下的承诺,要一言九鼎。
在约定式沟通中,关于大人的承诺,父母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方法:
1. 要么不承诺,承诺了就要兑现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哭闹等,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轻易许下并不打算兑现的承诺来哄骗孩子。如果真心想用承诺的方式来让孩子平静下来或是开心起来,那么父母就要说真话,对孩子的许诺一定要兑现,给孩子做出榜样。如此一来,孩子也会像父母样,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而且也会更愿意与信守承诺的父母交流。
2. 没有把握的事,不要随便向孩子许诺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某项合理的要求,比如想买一架钢琴,想要到国外旅行时,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或是其他原因,父母一时间没有能力帮孩子实现愿望,就不要说“等爸爸妈妈发工资了就买给你”“等过些时间就带你去”等糊弄孩子的话,而是应该向孩子诚恳地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对孩子表示歉意,这样孩子是会体谅父母的。拒绝向孩子承诺没有把握的事情,远比开“空头支票”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