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萍 焦点网络中级八期 山西晋中 坚持分享第146天 2018年7月18日 周三
昨天课堂上老师讲到“将语言软化”,印象非常深刻。
老师讲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些什么做法不合适不恰当时,我们往往会非常着急,会提建议,希望别人改变,希望别人少走弯路。当然这样的发心是好的,但往往效果并不太理想。关键是缺少一步:将语言软化。
我们不要急于也不要直接给予别人建议,而要把语言软化之后再提出来。比如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不一定对,我的观点是……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不知道你怎么看?”其实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这背后传递的是我们对对方的接纳、尊重、发自内心的想要去理解对方的好奇,所以在表达中我们的声调、语气、表情等都会把对对方的态度呈现出来。往往这种情况下,对方也非常愿意倾听愿意思考愿意尝试我们所提供的不同的想法和思路。当然即使对方不愿意去做其他尝试,我们依然要尊重他的选择。
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急于帮助到对方,急于把我们认为对的好的方式方法给到对方,所以我们会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专家的姿态,一种上位者的姿态,也就是说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姿态。对方便感受不到我们发自内心对他这个人的理解和尊重,更多的是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否定,所以接下来的合作的意愿就会非常的低。甚至会出现即使他认为我们说的对,但是也不想听,不愿意听。
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加重要。这可能就是态度与内容的区别吧。
所以通过将语言软化,我们可以把好的内容通过好的态度完美的呈现出来,收获非常满意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