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简书偶遇,在上面写文,到今天四年了。
四年,不长不短,读一个本科的时间。
一个本科,毕业后有个大学文凭,有个学士学位,有个毕业论文,有记忆颇深的实习,有许多可以回忆一辈子的同学师长,有青春和校园的合奏,有关于一个城市的很多记忆。思想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完全跃升了一个层次。
本科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学习的,考核的。经过那四年,便有了一些东西溶入了血液中。
为什么会忽然想到本科四年?假如说自己的写作,还能断断续续坚持到和简书结缘,那和大学时,校报主编的一句话不无关系。那时自己等到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向校报投稿,但每投必登,主编半开玩笑说:“金融系这才女,大家手笔”,言者也许无心,听者却臭美得,再也舍不得丢掉手中的笔。
简书四年,不好用“进驻”这个字眼,太高端太隆重,自己断断续续的来,有些疏离,虽然后来也升级了银牌会员,但基本独来独往,有点不知道组织在哪的感觉。
刚开始到简书,首先就是寻找散文、旅游专题,这两个专题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或许因为自己的文章多数就属于这两个专题。
刚开始简书有首页有专题,投专题需审核,好文会被推首页,那一段时间觉得比较接近于自己想象中的模式。
不过当时自己也有点困惑于简书平台这种零门槛进入的运作模式,运营费用从何而来?能否持续?
果然,后来就改革了,改革后,自己就有点找不到北了。
那些钻、贝的设计太复杂,那种接近理财收益的东西也繁复,作为平常看过大量理财产品的自己竟没有耐心阅读完那些规定。
也或许因为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和心态不同。
所以尽管觉得云里雾里,还是主动购买了铜牌会员,年初还升级为银牌。其实这个银牌会员,自己并不是想从理财方面有什么收益,更多的是对这个平台的感情,哪怕疏离,但还是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这里有简单便捷的写作软件,有许多人在这里写,有很牛的人,当然也有很浮躁的,大千世界。
偶尔浏览,便会触动自己又拿起笔。
所以简书于自己就像老朋友一般,也许很久没打招呼,但想起的时候,还在,可以把酒邀月,可以清茶一杯,相谈甚欢。
来简书四年,知道这里有许多牛人,也知道这里曾成就许多牛人。相比之下,自己就不好意思了。毕竟时间太久,还没成绩,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也许自己内心里对于文学有着很高的要求,一直想写有悲怆主题、有厚重的历史、有强烈宿命感、有宏大叙事的文章,可是写不出,就只是写点小文章,花花草草,风风月月,锅碗瓢盆,写不写无所谓,就当练练手敲键盘,敲键盘的声音和显示出来的文字还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当然,来了四年了,作为平台的一个老成员,希望简书能越来越好。或许在维持目前的模式的同时,应该考虑如何完善会员制度。
作为写作平台,人们购买会员,更希望这个会员的权益是和自己的作品有关联,而不是理财收益。
比如可以设定,购买一年的会员,铜牌呢一年可以享受多少篇文章被老师点评,而银牌又有多少篇。以此类推。
今天,乘着四年之际,把个人简介也添加进去了。也确实简单:“65后,想当地质队员、植物学家的AFP,爱读杂书,爱写杂文。”半个世纪的经历也就20字而已。
就因为爱读杂书,小学四五年级就把当地质队员作为理想,初中第一篇作文居然就是写《我的理想》,那当然就好好写我的地质队员,那作文几乎有一半的文句,老师在底下打红圈圈,然后评语写了一页纸,大赞,还在课堂上重复。
至于植物学家呀,就是因为翻出姑妈一本厚厚的赤脚医生的草药书,发现墙角路旁的小草无一不是药,那可就太惊奇了。所以,觉得如果读不了地质,就读植物。从很小时候就为自己确定了目标了。
可是,命运却安排自己读了金融,然后就是几十年的工作。
可不管在哪里,读杂书,偶尔写点小文章好象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
简书四年,聊了聊,就到了凌晨,都过了18号了。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