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天:第23章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第24章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在前面的章节中,作者曾提到过:在团队中如果要获得相对正确的信息的合理方法是采用私下收集的观点,在这个收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知识。对一个事件的预测如果仅限于其所属的类别,其他情况一概不知时,此时的预测就是基准预测,也是进一步调整的锚定。作者总结了30年前编写教材失败的经验:两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内部意见与外部意见),规划偏见和非理性的坚持。就如同希莫的表现一样,即使他知道了基准比率却并没有在规划的过程中运用,也说明了了解个别案例的人很少会认为他们有必要了解与这个案例同类的其他案例,这种偏向内部意见容易出现规划偏见。在个人,政府,企业的计划和预测行为中,这种过于乐观的计划随处可见(如新苏格兰议会大楼预算,美国有房者厨房的改造预算等等),这种不切实际的接近理想状态的预测是可能通过参考类别案例的数据得到提高的。规划专家弗林夫伯格说:看轻或是忽略分布信息的普遍趋势可能是预测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参考类别预测“(识别对应的参考类别,获取参考类别的统计数据,调整基准预测)可以修正规划谬误。这样的修正在委任公共事业项目中可以提供相对可靠的指令。据脱离现实的乐观心态作决定,而不是根据对利益的规划与概率的理性的分析容易产生乐观偏差,规划谬误是乐观偏差的一种。
在第24章,乐观的人心态是积极的,在遇到挫折时更容易坚强面对,但是“只有那些带有轻微偏见并且能在不脱离实际的前提下强调积极因素的人才能享受乐观主义带来的益处”。从另一侧面也说明了,乐观同样也有其不好的一面,便是容易产生过分自信。系统1眼见为实原则与替代原则容易产生竞争忽略与高于均数效应的预测,过于自信导致了更多意外的产生。在杜克大学对财务总监预测次年标准普尔指数的实验中观察到: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了解不足必然会导致经济行为人承担本可以避免的风险,对不确定性的无偏见评价是理性的基石,但却并不是个人或机构想要的。作者与洛瓦洛用“无谓的预测和胆小的决策”来描述风险承担的背景。在这一章,作者提到了对于乐观偏见并不能彻底改变,但是可以被克服(主要是因为主观自信是由人们构建连贯的故事决定的)并认为克莱恩提出的“事前验尸”(可以引发怀疑,扼制受集体思考的影响,同时能激发想象力并引导至最需要它们的方向。)可以部分的克服乐观偏见。
这两章主要讲到了规划偏见与乐观偏见,明白了乐观在我们的规划或是生活中的影响,一方面是积极的能勇于面对困难,另一方面导致的过度自信却又容易产生偏见。大到公共事业的规划,小到我们自己的个人生活,我们在制定一个小计划(如读书计划)时,对外部意见采纳不足或是忽略,容易导致我们过分自信,完全会将读书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心情,没时间等等)置之事外,因而往往会拖延完成计划,适当的经济奖励我们自己这个小小的规划师,或许也能扼制我们部分的乐观偏见。
201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