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人感慨,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想想,是有些。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年味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唯有儿时的年味永远沉淀在心底:那时虽然没有时髦的电脑手机,没有高额的压岁钱,但是却有着浓浓的喜庆和亲情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还有多少人记得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过年少了那种期盼与喜悦,反而多了一丝负担与劳累。
小时候,妈妈为了年夜饭要忙碌上好几天,孩子们的新衣服总要等到年三十才能穿。从门口到内屋,一张张福纸,一幅幅对联,无不透着年的吉祥与喜庆。 爆竹声声,年味满满。
而现在,虽然在外的游子依旧会不远千里赶回家过年,但聚会中,却是电子产品充斥,似乎大家的业务都很忙。过了年三十跟大年初一,吃喝睡便成了重头戏。
我是个特别念旧的人,整理旧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的是同学们送的贺卡。看着那一个个“新年快乐”,不由得感慨万千。
小时候,大家都是早早买好卡纸,手绘贺卡,并写上自己的祝福,那时候,每张贺卡都是独一无二的;
后来有了手机,临近过年的时候,大家就在网上找一些段子,群发短信,只有少数人是用心给朋友挨个儿打电话;
再后来大家都用微信了,经常就变成了顺手转发电子贺卡……
烟花再漂亮,也找不回小时候跟哥哥一起放鞭炮那份喜悦;
贺卡再精美,也没小时候自己手绘的那么珍贵;
生活再美好,也没了小时候串门走亲戚那种温情……
虽然那都是久远的回忆,却又显得那么鲜活。我决定: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陪妈妈一起置办年货,找回儿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