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市场:2024年的困境与2025年的变革之路-京煌科技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磷酸铁锂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中。2024年,磷酸铁锂市场延续了高增长、强过剩、巨亏损的复杂态势,而2025年,行业变革已悄然开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一、2024年磷酸铁锂市场回顾
(一)产销数据亮眼,高增长态势延续
从产销层面来看,2024年的磷酸铁锂材料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全年产量接近250万吨,这一数据相较于上一年度实现了超过50%的同比增长,远远高于年初市场普遍预期的200万吨左右。这样的增长速度,反映出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的强劲拉动下,磷酸铁锂材料行业仍然处于需求爆发的上升通道。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持续攀升。而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安全性高、成本低、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众多车企纷纷加大对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车型的研发与生产投入,如比亚迪的多款畅销车型,都采用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这直接带动了对磷酸铁锂材料的旺盛需求。


储能领域同样为磷酸铁锂材料的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不断增加,而储能作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系统中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能够满足大规模储能对安全性、成本和寿命的要求,因此在电网储能、分布式储能等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像国内一些大型储能电站项目,大量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进一步推动了磷酸铁锂材料的产销增长。

(二)产能过剩依旧严重
然而,在高增长的背后,产能过剩的阴影始终笼罩着磷酸铁锂市场。到2024年底,磷酸铁锂材料的有效利用产能达到了486.9万吨/年,而年度产能利用率仅为50.2%,这一数据远低于60%的行业荣枯线,过剩形势十分严峻。

回顾过去几年,在新能源产业前景一片向好的预期下,大量资本涌入磷酸铁锂材料行业。不仅传统的锂电材料企业纷纷扩产,一些跨界企业也看中了其中的商机,涉足磷酸铁锂材料生产。例如,部分磷化工企业凭借自身在磷资源方面的优势,延伸产业链进入磷酸铁锂领域;一些钛白粉企业也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源,转型生产磷酸铁锂材料。这些企业的大规模扩产和新进入者的加入,使得磷酸铁锂材料的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未能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导致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日益严重。众多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这进一步压缩了行业的利润空间,加剧了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

(三)全行业深陷亏损泥潭
从全行业盈利情况来看,2024年的磷酸铁锂市场可谓一片惨淡。除了湖南裕能、富临精工等个别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与下游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一定的盈利能力外,主流磷酸铁锂企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亏损压力。单吨亏损额普遍超过3000元/吨,行业整体陷入了巨亏的困境。

以龙蟠科技为例,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尤其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方面进行了大力布局,2024年与LGES签署了为期5年的长期供货协议,约定自2024年至2028年期间向LGES销售2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印尼的3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也基本建成。然而,尽管订单量显著增长,但其磷酸铁锂业务的盈利能力并未同步提升。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不断承压,毛利率持续下滑,再加上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使得企业利润受到了极大的侵蚀。

安达科技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预计净亏损达到6.8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亏损额进一步增加。营业收入仅为15.11亿元,同比减少49.02%,基本每股收益预计将亏损1.12元。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市场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外,产能利用率不足、新建项目处于爬坡阶段增加了固定成本,以及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震荡下行削减了企业毛利等因素,都对企业的盈利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一个年化增速超过50%的行业里,生产企业却持续巨幅亏损,这一矛盾现象成为了业内难以回避的难题,也引发了整个行业对于发展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反思。

二、2025年磷酸铁锂市场变革与展望
(一)行业自救行动不断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自2025年以来,磷酸铁锂行业内的自救行动愈发频繁。企业纷纷采取削减开支、降本增效的措施,以应对市场竞争和亏损压力。一些企业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和生产损耗;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原材料采购价格,降低原材料成本。

提价减亏也成为了部分企业的选择。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逐渐调整,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企稳,一些企业开始尝试提高产品价格,以缓解亏损局面。例如,2025年春节后,部分磷酸铁锂企业向下游合作伙伴发出了价格上调通知,虽然提价幅度有限,但这一举措反映了企业试图通过价格调整来改善盈利状况的努力。

此外,企业对更低成本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也变得更加主动。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寻求突破,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带来新曙光
从技术角度来看,一些原本小众的工艺技术在2025年迎来了发展的曙光。铁红工艺、磷酸锂工艺展现出了更低的成本预期。铁红工艺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优化,在原材料选择和生产流程上进行改进,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磷酸锂工艺则在锂源的利用和反应条件的控制上取得了突破,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成本更低。

草铁工艺、水热法工艺则为磷酸铁锂材料带来了更高的性能预期。草铁工艺能够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磷酸铁锂材料,在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等方面表现出色;水热法工艺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粒径分布,提高材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为磷酸铁锂材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三)产能扩张趋于理性
在产能方面,与以往的疯狂扩产不同,2025年的磷酸铁锂行业产能扩张明显趋于理性。传统铁锂企业由于在过去几年中亏损较多,已基本停止了投扩产动作。而新增产能主要围绕在邦普、富临、万华、瑞翔等新企业当中,预计总体增量将继续收窄。

这种产能扩张的理性回归,一方面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在产能过剩、企业亏损的情况下,企业对市场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刻,投资决策更加谨慎。另一方面,行业内对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也促使企业更加理性地对待产能扩张。这种趋势有助于缓解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促进市场供需关系的逐步平衡。

(四)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价格走势一直是磷酸铁锂市场关注的焦点。2024年,受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的影响,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持续下跌。但进入2025年,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企稳,以及行业开工率的逐步上行,市场供需关系出现了一定的改善迹象,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有望在2024年底的基础上触底反弹。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的数据显示,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低于4万元/吨,部分低端产品甚至下探至3万元/吨。而随着碳酸锂价格反弹预期增强及材料加工费修复逻辑显现,2025年初价格已开始回升。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磷酸铁锂材料价格有望重返4万元/吨以上,回归合理价值区间。价格的回升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为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从市场规模来看,伴随价格的回升以及行业需求的持续增长,磷酸铁锂材料的全年产值有望结束连续两年的下跌态势,重回1000亿元以上。这一预测基于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持续增长的预期,以及磷酸铁锂材料在这些领域中不断扩大的应用份额。


整体而言,2025年的磷酸铁锂市场充满了变数,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存活下来成为了首要任务。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优化产品结构等手段,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未来技术方向的演进至关重要。随着市场对电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磷酸铁锂材料需要在能量密度、快充性能、低温性能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时,行业的整合与洗牌也将持续进行,落后企业最终是走向出清还是通过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仍然具有很大的探讨空间。但可以预见的是,只有那些具备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磷酸铁锂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