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 | 完成都做不到,还想完美?
小七/文
蓑依在《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谈到“完成比完美重要”。当我们拥有“完成”心态去做一件事情的勇气时,才会拥有有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础。
01 完成是完美的前提
朋友告诉我,每次导师布置任务时,有位师妹总是第一时间揽下来,并信誓旦旦表示会出色地完成,刚开始这位师妹接受任务的态度令他很触动。
后来,朋友的导师向他吐槽这个师妹的拖延症,谈及只要一到deadline她开始找各种理由搪塞老师。
后来才知道,这个师妹每次写材料写到中途就开始反思,重新打量后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所以到截止日期常常无法及时提交。
有一次,他和师妹共同负责接待外宾,师妹依旧一副“放心交给我”的态度。当天早上7点需要安排外宾坐席,朋友丝毫未见师妹的身影,打电话也不通。会议开始后,才见她匆匆忙忙跑进来。
询问后才了解,她为了让外宾留下美好的出行印象,决定挑选精美礼品给外宾,但醒来后又觉得哪里不够好,开始到处寻找装饰的商品,耽误了工作。
朋友问我:为了完美,耽误完成真的值得吗?
完成,并不简单。但完成都做不到,谈何做到完美呢?
我们喜欢陷入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转念一想,多少人为了所谓的完美导致了多少次未完成的遗憾。殊不知,成品出来后,才有讨论的必要。
有的人总想追求完美,想象自己能够做得有多好,却总是只停留在“想”的阶层上。一边想着追求完美,一边却在不断推迟各种事情。
首先,你得把这件事情做完,然后做及格,及格以后再去思考如何做到优秀甚至满分。那么,你得先接受不太完美的自己,在这个不太完美的起点上,不断去靠近完美。
做事和健身有相似之处,别总想着自己是个天才,一周就能练出多少块腹肌,你完成了身体一部分的消脂,还要定出其他的完成节点,每天进行几轮的完成,才能实现完美身材的蜕变。
也就是说,不是完成了就是好的了,而是完成是完美的一部分,只有不断的完成,才能打磨出想要的完美。
02 等待不能实现“完成”,但及时行动就有可能
很多事情不能等,因为你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
回顾自己的人生,很多次没能把想说的话说出口,要不就是想等待更好的时机来说……才发现,没有更好的时机这种说法。时不我待的青春稍纵即逝,没有比现在更适合的时刻了。
写作前也会想着最佳的排版、格式、配图,最后发现失去了好多灵感。所以,想做什么立马去做,不要去犹豫和等待。
《小狗钱钱》一书中提到过“72小时法则”: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必须在72小时之内完成它,否则你很可能就永远不会再做了。
做实验也是如此,当你记录每天的数据变化,忽然觉得离提交时间还远,就缓上几天,等到想要继续时就失去动力了,因为重新开始真的很难。
所以,做一件事情最忌讳的就是等待和迟疑,许多人往往就是在等待和迟疑中失去了机会。
青年作家赵星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都对自己的生活有过各种梦想,但坚持却成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最大敌人,于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及时去做并且坚持及时去做,就会无限接近自己想象中的状态。只要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03 态度决定“完成”质量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件事都能做到极致,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事情的态度。
导师经常夸奖师姐,当我收到她的调研提纲时,终于明白师姐总是被表扬的原因。
这份调研提纲罗列了问卷要求、访谈注意事项、各项调研目标、人员安排、出行规范、突发事件预估、解决办法乃至调研期间的天气预报……
总之,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点,她都写进了提纲里。
不管做课件还是填写材料,她总是提交不同版本的备份,总能为最坏的结果打好“预防针”。
做任何事情,并不在于你会不会,重要的是你给出什么样的态度和精神。事情不论大小,要么不做,要么就认真去做。
把一件事情做好是能力,把一件事情做完是态度。一件小事没有做好,人生大事也可能变得拉扯和纠结。
当我们必须做一件事时,不妨放下抵触的态度,投入时间,投入努力。很多时候,问题就迎难而解了。
创业导师王广伟说过,当老板交代我们做一件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时,你尽管放心大胆地去做即可。因为你可能遇到的困难、疑惑甚至做完的各种后果他早就预估到了,他也早就明白你可能会做成什么样并该如何去弥补和完善。
所以,态度是决定“完成”的根本,完成是靠近完美的必经程序。也许我们无法保证每一件事情都能一次性做到最好,但因为不够好,才能不断成长。
很多时候的完成完成完成,只不过是趋近完美一点儿,用心去完成,也许会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完美。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