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蕾心经 - 家庭教育传经系列 -1:识字的奇迹
————————————————————————————
前两天,读到一位简友的文章,大概是讲“自己的孩子怎样做到入学前认识300字”的。当时我心里吱溜一阵儿暖流,是共鸣的知音的温暖。但遗憾的是,今天我决定动手写个自己的“蓓蕾心经”系列时,再搜索那篇文章,竟然搜索不到了。都怪我当时疏忽,忘了点击收藏和关注了。
我今天要分享给简友们的经验是:我家闺女在正式入学一年级之前,已经能够完全通畅自由阅读不带拼音的《365夜故事》了,通读时每一篇故事最多也就读错十几个字(我家闺女2008年10生人,2014年正式入学一年级)。也就是说,那时候我家闺女已经完成了至少两千字的识字目标。参见下图,先看看当初我给孩子选定的这套《365夜故事》。
那么,我是怎么做到让我的孩子快快乐乐不知不觉就达到这个目标的呢?
分享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要从长计议多列几条了:
以下浓缩皆为精品,实实在在全是干货!
————————————————————————————
第一、家庭教育的经验,不能完全 “ 复制粘贴 ”。
简友们切记:每一个我们认为是成功案例的家庭教育经验,都不可能直接照搬简单复制到另一个家庭里达到同样的效果,而是只能取其道理和原则,做自己的摸索和希望。
因为每个家庭里,父母的文化底蕴、气质禀赋、性格特征、家庭成员的构成、甚至整个家居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而我家,从来没有过老人帮忙带孩子,从来没有过 “ 隔辈儿亲 ” 式的爷奶教育。
从我们成家之后到现在,一直就是我们小家庭自立自主。我和爱人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也有这些充足时间每天每晚陪伴孩子,也有这些闲心能够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日日夜夜给孩子念念叨叨读个不停。所以,最后不期然而然地就有了题目里陈述的效果了,以至于后来我们忽然之间竟然都不敢相信。
第二、如果绘本阅读指导不当,必然扼杀孩子对文字的亲近。
简友们要知道:在读图时代快餐式的文化产品的淹没下,过多过早地给孩子们阅读那些绘本图书,其实真实心理下就是图个直观快捷,图个省心省事儿吧?根本就是弊大于利的,我个人私下里并不认同那些夸赞绘本阅读的专家学者的鼓噪。
因为我的验证是,那些色彩强烈图案鲜艳而文字简单的所谓精心设计的绘本图书,过早地扼杀了孩子们对洗净铅华质朴芬芳的文字的亲近感的。绘本图书阅读,是用浮躁直观的速翻扫描式的浏览,十分武断地阻断了他们从字里行间建立想象的机会和潜力,说到底还是部分家长们懒惰心理的自我慰藉。
第三、循序渐进,从初生即始,从儿歌开始,坚持无限循环。
————————————————————————————下面,就该讲我到底是怎样具体做到的,请亲们瞪大慧眼了。
首先,如果不是真正从自己的兴趣开始,很多家长是不可能一直坚持到底的,还要有时间精力的保证。不过想一想,自家孩子要是能够在入学前就快快乐乐不知不觉已经识字两三千个,这对孩子而言将是一种怎样的优越感、自信力和赢在起跑线上的成就感,孩子未来的老师同学,将会用多么艳羡的目光去欣赏他。
从女儿一出生,她根本还听不懂话时,我就开始了兴趣盎然地刻意灌输了。只要是她没有在沉睡中,我都会在抱着她哄着她时,不停地念叨着各式各样的童谣儿歌。关于童谣儿歌的书籍,那就太容易买到了。这样大约持续到他一岁左右,每次念叨那些童谣儿歌时,我必然要把每个句子、每个字词拿捏清晰,虽然我的普通话并不理想。以此培养孩子在亲子对话中初阶的领悟与沟通能力
女儿一岁以后,我就习惯于在抱着她时手里常常捏着书本,我尽量回避那些花里胡哨的图书,常常拿捏着那些老版的朴素的陈旧的儿歌童谣书籍。如果我不是很疲惫、心情不是很糟糕,我必然是一边慢慢念叨着,很慢很慢,慢到够我指引孩子足够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字,一边用指头、筷子、铅笔指着书中的一行行文字,一个一个地指给她念给她。孩子要是烦躁了、茫然了,我就停下来,不勉强不硬灌。
到孩子一岁半左右,她已经能够基本自如地和我对话了,虽然句子很简单,但是已能很明确很完整地表达她自己的意思了。绝不像很多老人带的孩子,都四五岁了还把【郑州】念成【邓都】。
我渐渐发现,那些童谣儿歌已经不怎么能吸引她的注意力时。接下来,一开始是我自己随口随心地给她讲述我自己的童年往事,可是,毕竟个人的自己的回忆和素材是有限的,后来我想为什么不去借用体系更加完整,叙述更加精炼的故事书籍呢?
在最开始选择图书时,我是很犯难的。说实在的,那些《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希腊寓言故事》之类的,我觉得并不理想。一方面是这些书籍里的故事容量并不充足,借用它们任何一本都不足以一口气儿讲个一年半载的,另一方面那都是一些西方的文化输入。我个人的秉性有些倔强保守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在智慧萌芽的时候,接触的是那些西方文化的根基。
后来,有一次我无意间在单位图书馆里发现了下图这套真正收有 365 个中国故事的儿童读物。虽然它是一套很老很旧的书,但是它上下两册,足足有 69 万字呀。它还是按照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从正月初一开始,一天一个故事,一直编写到除夕夜的。这么好的故事,我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它呢?参见下图原书:
而且,最让我心动的是,这上下册共550页故事书里,没有注音,且每一个故事的插图,都是老一辈艺术家们根据文字内容,手绘出来的。参见下图:
于是,从这一套书开始,我重新调整了计划,更加谨慎地设计了给女儿讲故事的流程:
1、讲故事不分白天夜晚,只要她愿意听,我愿意讲时,就开讲。孩子小时尽量让她远离电视,甚至可以像笔者一样,家里不买电视。
2、每一次讲故事时,我都要把她端端正正抱在膝盖上,或者让她枕在我的腋窝儿里。先仔细叮嘱她好戏就要正式开演了,让大人小孩儿都立刻正二八经庄严虔诚起来。
3、每次开讲时,我必须提醒她专注安静,我要始终拿着铅笔,或者是指头跟随,点清楚每一个文字,念准每一个字眼儿。
4、大人读故事时,一定要带着童心的惊讶和新奇,一定要让自己的速度、语气、情感、基调,都能吻合故事的氛围与孩子的感知。
关于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是一个很精细很微妙的艺术活儿。试想,一个语感僵硬、领悟粗糙、心气浮躁、还可能在想着麻将牌桌的爸妈,怎能给孩子讲出一个精彩感人有情有理的故事呢?
5、每讲一个故事前,我都要让她大声跟读故事的题目三至五遍,故事的第一自然段,一字一顿一句一停教她念完两遍。这是一件多么考验耐心与爱心的活计呀!
6、讲故事的过程中,必须让她自由提问一到两次,家长必须能很正经很充分地解答她的问题。解释一个问题时,你不要担心你所用的专业的或者新出的事物概念,这恰恰正是我们和孩子共同刨根问底的大好时机。
7、讲完故事后,我必须向她提问一两个简单的问题,让她随意回答,我再稍微引导。家长给孩子的解释要生动形象比喻联篇,又要不失严肃谨慎求真。
8、一个故事可以无限循环,直到她听腻了为止,不急不躁。不过,如果家长讲得不错的话,你就不要指望小孩子能在三四遍内就听腻了一个故事。关于这一点,和小娃娃反反复复老爱看同一段动漫的道理是相同的。
(直到现在女儿读到三年级了,几乎三天两头儿还会把那套书翻读个几十分钟。)
在讲每个故事中,我都尽量完成以上程序,所以现在闺女的作业、读书从来不需要我们跟进和盘问,她的专注力、自制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追求完美的小小强迫症,都是惊人的理想的,毋庸赘述。
2011年6月底,我因个人原因离开家乡远走异地工作。每次和家属电话沟通或者QQ聊天时,我都反复反复地强调和要求她,沿袭我的习惯,一定一定要给孩子把那套图书至少完整地读两三遍。后来,那套图书很快就被孩子妈妈读破了翻烂了。
2013年腊月底,我从异地返回老家工作时,我又重新网购了翻印版的那套图书(如本文开始处的插图)。
等我回到老家,我再次重新给女儿读那套新买回来的《365夜故事》时,我发现了两个令我感到意外和奇怪的情况:
一是那些故事她已经听了不知多少遍了,竟然一点儿也没有听烦,反而越听越兴奋,就像她每听一遍都能发现新的世界一样。事实上儿童心理学可以明确无疑地告诉我们,小孩子对于阅读的认知和感悟也正是那样。
二是小闺女那时竟然已经能够自己读通那些故事了,那可是两本没有拼音故事书啊。小娃娃就是根据她那头脑里原初的深刻印象完成 “ 烙印式直读 ” 的,孩子的脑瓜儿真的充满了无限的神奇。
从2013年底到2014年暑假这一段日子,我和她妈妈每个人又完整地给她读完了一遍,这其中也引导和督促她自己,硬是把那套书不知不觉轻松玩乐似的全部通读了。基本没有障碍,除了每篇故事中会出现十几个错别字。
这不是一个奇迹吗?
现在女儿三年级了,前几天从9月5号到9月8号,她的四篇《品行日记》轻轻松松近三千字。无人暴力强制,无人刻意指导,就自已兴趣盎然地完成了……
————————————————————————————
总目录:蓓蕾心经 - 家庭教育传经系列
下一章:我是如何做到,在第一次就彻底掐灭孩子撒泼耍赖以死相逼的恶毒苗头儿的?
————————————————————————————
诚挚期待您慷慨赐评!请猛力狠戳文章末端【喜欢、分享】按钮,你的支持是笔者后续创作的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