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复盘|自媒体创作者别具仪式感的一天又来了

 什么是仪式感?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任何日子都不同。

自从开启了自媒体写作,我就又多了个别具仪式感的日子,每月的尾巴,创作复盘。

这就好像成了不成文的约定一样,哪怕我再怎么因为生活而细致盘算,再怎么因为工作而殚精竭虑,再怎么因为创作而抓耳挠腮,我竟总能知道这一天的到来,还摆出迎接的姿势。

关于莓芝味,我比谁都更清楚这一天的特殊意义。

回顾8月的创作痕迹,依旧洋洋洒洒,不再莫名感动。

1、关于写作

8月,我依然保持了每周5更的发文频率,总共发文23篇,每篇均达1500字以上,给自己点赞。

这23篇文章,基本都是书评和观点文。

在找准的跑道上笔耕不辍,这种感觉,我很是喜欢,还要继续保持。

2、关于阅读

我给自己定下的原则是,哪怕我停止了写作,也不会停止阅读。

有写就有读,以写促读。

8月,每天至少阅读1小时的习惯依然雷打不动。

按输出的书评来算的话,完整读完的书共有5本

分别是《霍乱时期的爱情》、《30岁前的每一天》、《苏东坡传》、《美是步履不停》、《撒哈拉的故事》

相应输出的文章,且看以下文章链接:

读完《撒哈拉的故事》,每个女孩都想找到自己的荷西

读《撒哈拉的故事》才发现每一个人都想活成三毛

《美是步履不停》:这是一个停不下来的女人,她是...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惊觉了初恋的威力

《30岁前的每一天》30岁之后我还会再看一遍

《苏东坡传》:如果只能有一个偶像,你一定不要忘了苏东坡

不过,细看我这一个月的阅读书籍,发现还是文学类的居多。

我自认我更爱文学,所以才会这么下意识地去阅读各类文学书籍。

这个月,因了文学类书籍,我喜欢上了三毛,李蕾和刘同。

接下来,我想要拓展阅读书籍的种类,特别是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

哲学类,我瞄准了叔本华,一介哲学大师。

我已经去大致了解了叔本华的生平,我觉得他是个非常值得追随的哲学老师。

接下来,我将用心去拜读他的哲学著作,迫切期望能从中习得一二。

不管读哪一类,都优先读经典。

3、关于古诗词

8月,我也依然保持了背古诗,读诗经,背诵英语单词的习惯。

某平台上的朗诵发文,阅读数据也越来越好,粉丝也在不断增加,给了我很多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在古诗方面,我决定去找更多的名家解读类的书籍来辅助培养自己的诗感,比如诗词学者蒙曼。

关于蒙曼老师,我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知道她的。

在节目中,我已然深深感受到她极其深厚的诗词底蕴,我想要去学习她对诗词的领悟。

《蒙曼品最美唐诗》已经加入书单。

不过,我有个很惊喜的发现,那就是《红楼梦》。

熟读《红楼梦》,就如同学习了中国古诗词的半壁江山。

8月,结合剧版《红楼梦》,我也开始尝试去读了纸质版《红楼梦》。

惊喜地发现读起来竟不如想象中费劲,还饶有趣味了。

是个好迹象。

可以说,8月阅读最大的收获,当属《红楼梦》。

4、其他

8月,在跟一些文友的交流中,我更加坚定了要多平台运营的决心。

随着计划的逐渐落实,对于平台的调性也更加熟悉了,接下来,就是要坚持在已耕作的平台上同频发文。

虽然我现在作品的阅读数据总体上还不好,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要着急,享受其中,我想要的一切都将在不知不觉中乘风而来。

3、4月做的事情,8、9月就会有答案。

当然了,在那天来临之前,我要做的是: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

另外,我也发现有些创作者通过加入当地作家协会,或者在作家网上投稿等诸如此类的方式以精进自己。

不过,我也大致知道了加入作协会面临一些很世俗的东西,这个需要自己把握好。

8月,我也萌发了让自己面对镜头的想法。

倒不是想着去加速变现,而是我觉得既然走上了自媒体之路,走得越高,迟早要面对这一天,那我为何不提早行使这项权利。

再说了,现在我每天也基本都在朗诵,那如果用录视频的方式来训练,那效果肯定会更加明显。

看到一些拍视频的读书博主,我发现有些讲得也并没有多好,我甚至慢慢有自信地认为,我可以比她们讲得更好。

产生这个想法,我知道我自己进步了,可算是踏出了乐观构想的第一步,接下来是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这是我一直谨记的,稻盛和夫的活法。

再次,我发现我也影响了一些人。

例如陆续有读者来转载我的文章,有读者给我打赏,甚至也有读者在我的影响下,也即将开启她的自媒体创作。

但我知道这些其实都不是因为我,而是写作本身魅力使然。

我感谢写作,把我推到了一些人面前。

我相信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我会走到更多人面前。

最后我想说,我消化不开心的方式,可算比以往更高级了。

那就是一头扎进书堆,或者是奋笔疾书,将所有的情绪都在文字中消化于无形。

很喜欢一句话: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做不好,并不是没有努力,而是没有真正突破过自己。

要知道,努力永远不等同于做好。

共勉。

8月再见。

9月你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